第63章 、寻辽记(上)(5 / 6)
至是,因一连数日消息不至,谣传皇帝已驾崩,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合谋,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各州及上京、中京、辽西等地,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
作为北辽政权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耶律大石军事才能出众,曾经与萧干密切配合,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败了南线北宋军队的两次进攻,也就是岳飞曾经参加的“宣和北伐”,解除了南线的威胁。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虽然击退了南面的宋人,但北方的金军却又逼近长城。使得辽国局势再度恶化。1123年,耶律大石在居庸关之战被金军击败,沦为俘虏。几个月之后,萧干也兵败身亡,导致北辽政权彻底覆灭。但耶律大石却在被俘几个月之后,奇迹般地逃出生天,并且带着一支军队来到草原上与天祚帝汇合。
此时,流亡草原的天祚帝收敛辽国残部。又得到阴山各游牧部落的支持,居然搜罗到不少兵马,于是自谓得了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此时不宜轻率反击,但是天祚帝不肯采纳,坚持出兵。
耶律大石眼看着这位昏君铁了心要自取灭亡,于是便率铁骑二百,趁夜离开天祚帝大营,另谋出路。他走后,天祚帝出兵西京道,起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果然很快被金军打败,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国至此正式灭亡……此时距耶律大石的出走,只有半年时间而已。
另一边,耶律大石在离开天祚帝之后,北上越过沙漠,行至可敦城,驻军于北庭都护府,接管了辽国最后的一片疆土,同时召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王之众,晓谕他们说:“我祖宗历经艰难创下大业,经历了九代二百年。金人作为臣属,逼迫我国家,残杀我黎民,屠杀毁灭我城邑,使我们的天祚皇帝陛下逃难于外,想到这些我日夜都痛心疾首。我现在仗义西行,想借助众蕃部的力量,翦灭我们的仇敌,恢复我国的领土疆域。你们众人之中也有顾念痛惜我们国家,忧虑我们的社稷,思量着共同救出君父,济助生民于苦难之中的人吗?”
依靠重建辽朝的号召宣传,耶律大石成功赢得了草原各部的支持,从这些首领的手中得到了一万兵马,从而在可敦城设置官吏,编列排甲,准备仪仗器具,建立起“辽国流亡政府”。
而金兵在俘获天祚帝之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