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蛟龙现世所向披靡(2 / 4)
了!
没有了火器的支持,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残酷血腥的冷兵器时代,双方搏杀起来,血肉横飞,鲜血流淌成溪河,真真惨烈无比!
大宋禁军经历了一路行军,早已磨砺出必死的信念来,今次千挑万选,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在安南蛮兵面前,也没有丢脸。
广南西路的壮族蛮兵倒是轻车熟路,一般都是三五人为一组,前面的人顶着藤牌,后面则是枪兵和刀手,最后的人抬着箩筐收集首级,配合得极其默契,数千蛮兵如大型的收割机一般,所过之处,只留下遍地无头尸体!
忽必烈渐渐收拢残兵,眼看着没有了火器,心头也安稳了不少,下达了好几道格杀令,亲自斩杀了不少逃亡者,才止住了大军的颓势。
从这一点来说,忽必烈也是个治军严谨的好将领,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已经溃不成军了,还能够止住逃亡的势头,若非有严谨严厉乃至于严酷的军纪,是如何都做不到的。
忽必烈的蒙古亲军这一路攻伐,先打下大理,而后绕过西南,入侵安南,享受过胜利的果实,也吃过太多的苦头,这丛林之中的日子,让人不愿去回想。
好不容易就要攻下龙渊城,士卒们是如何都不甘心退却的,可现实就是这般,所谓兵败如山倒并非没有道理的。
人都是从众的动物,但凡有一人生出了退意,有人开始逃亡,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效仿着要逃跑。
这种情况之下,忽必烈虽然经过了短暂的撤退,但能够如此快速地纠集阵型,止住颓势,足见其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强大的凝聚力!
忽必烈审时度势,显然还在考虑,这种状况下是否还能继续战斗,若留下来死战,胜率会有多大。
作为合格的将领,临危不乱是第一要素,快速分析形势又是第二项本事,但真正有本事的人,是在眼看着要胜利之际,却懂得及时撤退的人,是眼看着就要失败,却仍旧坚持死战的人!
因为做出这样的决定,都需要勇气,而勇气,同样是将领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
忽必烈虽然还年轻,但却是经历了许多征战的成熟将领,眼下虽然暂时止住了颓势,但大宋军与龙渊守军里应外合,蒙古方面的胜算实在低得可怜!
可若是他们就此撤退,军心必定涣散,在这种并不开阔的地形上逃跑,让大宋和龙渊城的军队大肆掩杀,他们必定丢盔弃甲血流成河,想要卷土重来可就难了!
届时即便能够逃脱,可已经再没有足够的兵力,对龙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