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南局势告急(2 / 4)
过来,陆长安不由心生感激,也不好拒绝,草草吃了一些,便开口报告道。
“那人乃是白牛教江陵分舵的一名堂主,名唤韦丛师,负责白牛教在巴陵的活动,那日逃脱之后,便往澧州去了,而后在一个据点措置了伤口,马不停蹄又到了辰州,与白牛教的几个堂主会合,经由沅州,最终抵达了矩州!”
难怪此人能够狠下心来杀死所有细作,更有着装死的本事,以及坚如磐石的心志,原来竟是白牛教的堂主!
“矩州?怎么跑这么远…”杨璟也不在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了,在签押房里坐着无聊,也会了解一些情况。
这矩州地处夔州路,杨璟也曾听老书吏给他说过一个典故,是以并不陌生。
那老书吏说的是,早先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刚刚登基不久,南征北战想要一统天下,云贵地区的大土司普贵,献上他控制的矩州,以归顺朝廷。
这普贵也不懂官话,操着西南土话就回答皇帝,说他来自矩州,因为土话“矩”和“贵”相谐,赵匡胤没听明白,下赐普贵的敕书上就将矩州写成了贵州。
从此往后,贵州之名由是产生,直至今日,夔州路的西南蛮族虽然已经蠢蠢欲动,有些不乐意让朝廷插手管辖,但宋人仍旧称矩州为贵州城。
至于贵州成为一省的名称,那已经是明朝永乐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的事情了。
杨璟曾经向老书吏打听过那里的情况,综合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渊源,此时的贵州城,也就是矩州,应该相当于后世的贵阳一带。
云贵地处西南蛮荒,不通王法教化,而且民风彪悍,不服管教,如今朝廷也渐渐失去了对这块区域的控制,大土司占地为王,与隔壁的大理眉来眼去,蠢蠢欲动。
朝廷几次征召西南敢战士北上抗击蒙古铁骑,这些人都拒不服从,若非北方战事吃紧,朝廷早就派兵来镇压了。
不过眼下云贵地区已经壮大起来,反倒成为了朝廷的一块心病,无法分心分力去镇压,只能采用怀柔宣抚,让内陆富庶之地与之通商,朝廷减免赋税等等手段,让云贵的百姓感受到归顺朝廷的好处。
这样一来又加大了朝廷的消耗,使得本来就需要集中资源筹措军备的朝廷压力大增。
打又不能打,养又养不起,还要提心吊胆,担心这地方的人与大理联合起来,在关键时刻给朝廷捅刀子。
就这么一个无法无天的化外之地,如果白牛教想要选择总舵的根据地,还有什么地方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