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苗寨形势(3 / 4)
北宋的军队主要来源于禁军,以及罪犯和囚徒为主的兵制,而南宋经过改革之后,却形成了有效的募兵制,每年的募兵占据了很大的财政支出,兵源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和训练,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南宋战力最强的基本上都是募兵制的边防军,中央禁军的数量被急剧削减,比如宋高宗时期,禁军才不到八万人,而岳飞韩世忠等人名将的兵力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而且南宋的民兵制度成效也很是显著,这一点倒是与后世的民兵体制有些相似,南宋也知道北方人擅长打仗,秉承包容的思想,收归许多北方的流民,称之为归化人,这些人的战斗力也是极强。
杨璟与其他人一样,起初也都认为宋朝的军队弱爆了,可听了王不留对宋朝军队的概述之后,心里也有些诧异。
别的不说,单说南宋对武器研发和制造的重视,就足以令杨璟兴奋起来。
南宋不仅保留了汉人们擅长的攻城掠地的大型军械,为了防御敌人高机动性的骑兵,还研发了许多防御能力极其强大的守城工具,更开始研制带有火药的半火器,连地雷战和地道战、心理战、迷惑战和夜袭战等,都有着不少成功的案例。
巴陵距离苗寨不算近,加上夜间赶路,更让人烦闷,可有了王不留这个见识广博的活字典,在他那引人入胜的讲诉之中,杨璟的马车不知不觉便进入了苗寨的境内。
此时他对岳州军的战斗力以及人员配给等情况都有了十足的了解,也就不至于抓瞎了。
岳州军属于地方军镇,虽然承平数十年,但与当地土族摩擦不断,参与过不少平叛,战斗力保持得较为完好,军纪虽然松散不少,但军士们的血性还在。
加上眼下北面局势紧张,据说已经跟蒙古人缠上了,各地军镇也在紧锣密鼓地备战,战斗力自然是不弱的。
杨璟等人一进入苗寨范围内,便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肃杀压迫感,官道已经被踩得坑洼泥泞,满是脚印、马蹄印以及车辙印子,而且隐约可以见到山脚下营寨的火光,以及随风飘来的喧闹声。
远处山腰上苗寨里头也亮着篝火,映照着大半个天空,显然双方都在警戒着。
“大人,先去军营,还是苗寨?”陆长安虽然带着皇城司的密探,但杨璟是新上任的江陵府办事,又是今次行动的最高长官,他自然要对杨璟惟命是从。
“先去苗寨吧。”杨璟沉思了片刻,当即做出了决定。
调查岳州指挥赵高义的死因是从根本上解除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