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竞标(2 / 4)
领域发展极快,更新换代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几乎每隔五年左右时间便会推出一款新式防空导弹系统,也正因为如此,苏联在防空导弹研制和作战经验方面傲然与世界,因此苏联最新式的防空导弹往往就是世界顶尖的代名词。
反观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非常薄弱,早年从仿制萨姆2建立的相关防空导弹研制生产体系,几十年来也只不过将萨姆2的技术完全吃透,至于更为先进的国产防空导弹,却总因为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导致每每上马便举步维艰,因而随后的红旗3,红旗4,红旗61无不是无疾而终。
即便是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军工领域的现代化有了长足进步,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赶超苏联,可经验的欠缺依然无法弥补,就这好比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和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一样,
老兵看上去胡子拉碴,衣着老旧,甚至手里的钢枪都破败不堪,怎么看都不如新兵威武霸气,可一到战场上,老兵却能够依靠丰富的战场经验,躲避敌人的炮火,闪过袭来的子弹,最终将敌人彻底消灭,而新兵却有可能因为经验的欠缺,在敌人第一轮炮火中丧生........
军工领域中的经验也是一样,经验丰富者将铁片扔在地上,听声音就能辨别出其中的碳元素含量,用两个铆钉和几个工艺孔就能解决价值千万的技术难题;然而经验匮乏者,却会将这些视为最为艰难的技术课题,往往身子一动便困难重重,而这便是加利茨基最大的倚仗,一个拥有丰富经验且技术先进的庞大军工体系..........
布京自然是清楚加利茨基的自信根源,说实话他本人其实也并不认为“山毛榉”导弹会输给中国的“猎鹰”,可正所谓世事难料,更何况布京还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早中苏南海冲突爆发之前,谁能想中国的歼轰9能够将苏联的米格29打得落花流水,把米格31追得漫天飞奔
估计在战前听到这种说法,包括布京在内的所有将帅都会觉得这种言论纯属天方夜谭,可事实却让天方夜谭变成了无法更改的现实,而这也令得布京等一众苏联有识之士不再对中国抱有小觑的心里,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人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把天方夜谭再次变为现实。
正因为如此,布京在接到伊拉克防空导弹系统的竞标方是中国的同类系统后,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但在技术上毫无折扣的拿出苏联原装货,而且还动用当年他在伊拉克的关系,进而串通伊拉克军队和政府高层,
为苏联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