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萨达姆的野心(2 / 4)
说得是极为的不客气,如果现场有其他巴基斯坦人的话,绝对会吓得半死,要知道用这种口气跟穆沙拉夫说话的人,巴基斯坦国内已经找不到第二个人。
即便是能找到,也都躺在冰冷的坟墓里,就算是在国际上,任谁见到穆沙拉夫上将也都是毕恭毕敬,那有像卢嘉栋这般毫无顾忌可奇怪的是,穆沙拉夫除了尴尬的摇了摇头之外,脸上看不出一丝不快的意思。
说起来他与卢嘉栋的渊源颇深,能够坐到现在的位置,统治整个巴基斯坦,身边的这个年轻人给予他不少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穆沙拉夫一直视卢嘉栋为好朋友,好伙伴,所以他才会不介意卢嘉栋的态度,要是换做别人,不当场枪毙也会被直接退下飞机.........
其实这也不怪卢嘉栋会生气,早在“猎鹰”防空导弹系统研制之初,便确定对伊拉克的销售计划,当时作为该导弹系统的参与方巴基斯坦和沙特都极为支持,特别是沙特。
出于提高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和中东话语权的需要,对这项由自己参与的武器装备项目支持力度可谓是空前,甚至不惜利用伊拉克的债务施压,令伊拉克不得不接受“猎鹰”防空导弹系统参与竞标。
可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沙特与伊拉克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这句名言,在两伊战争期间,为了抵制伊朗的革~~命输出,两国是坚不可摧的盟友,可战争刚一结束,两国的关系便出现微妙的变化:
沙特一直试图将伊拉克打造成他在中东地区的鹰犬,并为此以贷款的形式向伊拉克投入大量资金;可伊拉克却一直视自己为阿拉伯雄狮,称霸中东的野心从未泯灭,当两国共同面对什~~叶~~派的伊朗另类时,还能做到同仇敌忾,一旦这个威胁逐渐平息,两国之间的矛盾便凸现出来。
刚开始沙特还能以贷款威胁威胁急需国内重建的伊拉克,可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特别是进入1990年后,国际石油交易价格从20美元一桶一路跌破14美元一桶,导致本就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伊拉克更是雪上加霜,
偏在这时,同样财政吃紧的沙特、科威特等国,为了缓解国内财务压力,向伊拉克所要两伊战争时的贷款,直让伊拉克觉得沙特和科威特等国是在背后捅刀子,再加上长久以来谋取中东霸权的潜在矛盾,使得伊拉克不但要求免除债务,更是在公开场合抨击沙特的石油超产政策。
沙特对于伊拉克的举动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联合海湾各国向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