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解~~放铸造厂(2 / 4)
力差,连年亏损,但相关的重要部件却只有这家小厂能够制造,这样的能力或许在和平时期并不明显,甚至可以用更好的进口部件来代替;
可一旦战争爆发,进口来源被切断,这样的小厂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不然一条完成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一个部件而瘫痪,其影响可不单单是一件装备的抛锚,也不是几款武器的实效,而是会危机士兵们宝贵的生命,甚至是整场战争的成败..........
当然也有人说,类似的产品东北不能造,全国其他企业也能造,比如说万山集团,还有新成立的西北集团,西南集团,道理的确不假,可有没有想过当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保留一条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时,会有怎样的后果
要是战争爆发,敌军势必会对支撑战争潜力的工业基础实施毁灭性打击,如果全国只有一条军工产业链,敌人只需要选择几个关键性节点,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突袭作战,中国的军工基础便会遭到摧毁,届时在得不到武器装备补充的前方将士,其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持战争潜力,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不会只构建一条军工产业链,美国如此,苏联则更是如此,中国作为大国自然也不能例外,远在六十年代开启的三线工程,便是为了构建第二条军工产业链;
新时期建立的万山军工集团也有着这方面的深层次考虑,所以作为中工摇篮的东北军工产业链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哪怕相关企业处在亏损状态,也要勉励维持,要不然一旦产业链断裂,
相关的机械设备流失不说,大量数量的技术工人也会就此丧失,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机械设备没了还可以花钱去买,可是技术工人要是没了,就算到时候拿出黄金,也未必能换回来.........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经历九十年代休克疗法的摧残,致使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在这种形势之下数量庞大的军工企业顷刻便土崩瓦解,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此流失;
经过十几年的徘徊和整顿,等到俄罗斯经济终于逐步恢复,准备重振昔日的军工帝国时,却猛然发现机械设备还在,可至关重要的人却没了,甚至很多重要岗位出现断层,导致俄罗斯军工不但无法满足新装备的研制需求,就算是制造老装备也是质量问题频发,直到21世纪10年代,这种情况才得到一定的改观,可这时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已经被世界其他军事强国追上,甚至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