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程远航与运十(2 / 4)
的小平房,在洋钉、洋蜡等“洋”字头货物充盈于整个中国之际,开启了满满的大飞机研制之路,没有相应的设备,那就先从最基本的理论搞起,找不到理论论证的实验设备,那就用土办法、笨办法自己造,自己算.......
就这样经过十几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的工业实力也显著增强,尤其是随着两~~弹~~一星的实现,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此程远航便觉得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到了;
于是他上书中~~央,提出大飞机的研制计划,当时正直特殊时期,当政者苦于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收服人心,恰在此时,程远航的建议正好切中当政者心中那根渴望的神经,加之大飞机够大,够壮,够吸引眼球,是个绝好的形象工程。
由此不但予以批准,而且还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无论资金还是人员,亦或是生产设备都享受优先调配和使用权,甚至为此将数家航空所的重要技术人员抽掉一空,来支持大飞机的研制工作,从而让代号“运十”的大飞机项目成为全国瞩目的热门项目
面对当政者这般有违常理的扶持,程远航也觉得有些不妥,然而他毕竟只是个搞技术的科学家,并不是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更何况他心怀多年的梦想有可能即将实现,即便是觉得不妥,但也没有明显的反对,而这却给大飞机项目最终停摆埋下了无法更改的伏笔;
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980年,运十终于在他的眼前腾空而起,实现首飞,眼见自己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程远航虽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但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因为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特别是军工行业的重新整合,原本支援运十研制的骨干,被陆续调出,以便充实急需的战斗机研制计划,这对运十项目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并不重要,只要咬咬牙,在原型机的基础上重新培养新一波人才并不是不可能。
但这需要庞大的研制经费,可这个时候,运十的经费已经被削减至只够人员糊口之用,想要继续研制已是举步维艰,但程远航依然没有放弃,他四处奔走,用尽一切办法保住仅有的队伍和技术资料,直到项目正式停摆,整个团队搬出原来的老厂房,划归万山航空研究所,程远航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可没想到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运十的命运依旧是被束之高阁,直到此时,他才猛然发现,阻碍运十的或许不是项目的资金,也不是老旧的技术,更不是美国的强势介入,而是他自己,因为他是特殊时期的宠儿,他是一个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