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2 / 4)
,不管怎么说,卢嘉栋只是个军工专家,不是战术专家,跟法库里少将这种专研空军战术多年的“老兵油子”比起来实在是粉嫩。粉嫩的。
所以卢嘉栋也只能调动储备的记忆加以应对,却没想到。竟然成了一场无形的头脑风暴,不但席卷了伊朗空军的有识之士,竟然连吴睿、宋晓旭等人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此无心插柳之举,让卢嘉栋既感到意外,又觉得高兴。
因为这样的氛围也正是卢嘉栋一直想要的结果,正所谓“改变一个环境很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思想固化之后,所谓的思维方式都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到那时想要改变,要么是受到极大的外部刺激,要么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但不管怎么样,两者都会承受某些不可知的痛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的苏联,在其内部并不是没有杰出的人才和领导者,比如说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开展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的人,就连当时的美国,也是在借鉴这套理论之后,才确定未来美军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准则,从而确立了“空地一体战”的联合作战模式。
而反观苏联,因为国内固有的传统势力过于强大,已经极端稳固的官僚阶层只想着如何能保持现有的既得利益,根本没有动力和意愿想去改变,最终导致奥加尔科夫元帅的改革举步维艰,最终在他去职后成了过眼云烟。
即便是后来海湾战争的震撼,也没有让思维禁锢的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将领们的脑袋有丝毫的改变,依旧抱着二战时总结的经验来看待21世纪的战争,直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后,俄罗斯年轻一辈的军官们从才猛然惊醒,可这时,北约已经把矛头顶到了俄罗斯的咽喉,所谓的军事变革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中国也是一样,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导致中国一直以陆军为主体,构建整体的防御力量,虽然后来的海湾战争对中方的触动很大,但在仓促之下的研究和变革总是需要漫长的阵痛期,也正因为如此,那段时期诸如“航母无用论”、“装备无用论”、“新人民战争论”等新瓶装旧酒的论调层出不求。
直到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才让所有人意识到,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实力,于是,空军和海军成为发展的重点;电子战和相应的辅助装备开始大规模应用;航空母舰再不是吞金兽似的浮动棺材,而是大国实力的象征;第四代战机、反航母弹~道~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新一代作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