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老做法(2 / 4)
得并不好,一方面因为水平本身比较低,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因为国人还没有接受这种不用汤药不用银针的医师,所以想要组织他们参加会议什么的肯定要花钱的;其次是人脉,如果医学会组织起来后不具备什么权威性,无法受到国内医师们的认可,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说最后的组织经验就更好说了,乱七八糟的组织只会让他么丢脸
所以历史上的伍连德和颜福庆他们,直到1915年才创办了中华医学会。
那个时候的伍连德声望很高,颜福庆也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再加上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医学博士们,才算是勉强组织了一个松散的学会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一直到1949年的时候,成员总数也不过两三千人,影响力始终没有扩散开来。
但是在这个世界,颜福庆和伍连德看到了希望
如果光靠他们自己的话,想要把中华医学会成立起来都是件难事,将来想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支持,那一切恐怕都要容易多了
金钱和组织经验不必多说,颜福庆对此时最有信心的,而要说起人脉的话,如今的中国西医学界还有谁能比亨特拉尔先生更强原本就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医师,哪怕处在医学界边缘的中国,想必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人也极少,更别说在如今的中国现代医学界,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恐怕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就颜福庆所知,自从他第一个选择了回国之后,过去三年中从美国、德国回国的西医医师人数超过了五十人,全部都是经由亨特拉尔先生资助出国留学的。而且千万别忘了,这些人可不是国内那些教会学校培养的医师,也不是欧洲不成熟体系培养的医师,而是由亨特拉尔体系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毕业后至少都在那边做了三年的医师培训
也就是说,这些人才是现在中国医学界最精锐的一群人
至少颜福庆心里很清楚,如果只论医术的话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比自己差,比起伍连德肯定要更加的精湛。这就是医学的特点,哪怕伍连德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且是从欧洲留学归来的精英,但是和约翰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精英相比还是要差不少的
如果要筹建中华医学会,这些人愿意加入进来的话
在颜福庆和伍连德两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约翰重重一点头道:“先生们,现在的中国医学界需要一个医学会,我建议就叫做中华医学会,邀请全中国的医师们参加与此同时,你们可以开始筹备中华医学杂志,亨特拉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