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争论(2 / 3)
无法否认,免疫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梅契尼可夫和埃尔利希虽然是现代免疫学无法忽视的两位开创者,但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对免疫学的认识都太过于简单了。不过作为后来者的约翰也没有强行把一个学科拔高的打算,在提出并完善了抗原、抗体和补体等概念。并拿出了凝集反应等研究方法之后,剩下的工作交给两位免疫巨头不是更好的选择么
“如果梅契尼可夫先生愿意留下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品尝完了一杯咖啡之后,约翰也不去管两位大牛吵架,自顾自的陷入到了幻想之中。
如果两位都能够留在亨氏医学院的话,毫无疑问是最理想的一个结果了。而且对于这样的人物来说,相互间学术理念的碰撞更是毕生难求的,再加上有约翰这个穿越者帮忙,可想而知,这里将会成为未来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免疫学圣地
而且
如果只看表面的话。两位大牛似乎非常的不对路,有时候甚至吵得脸红脖子粗的,随时都有可能翻脸的样子,但是在全程围观了的亨特拉尔先生看来,这正好是两个人未来能够在一起工作的最好证明
没有争论,哪来进步
约翰不知道在历史上这两位免疫学大牛关系如何,毕竟19世纪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争虽然激烈,但是约翰的印象中是最后几年的事情,而且远不如巴斯德和科赫两人那般水火不容。至于说那两位大佬,其中大部分还是因为普法战争的缘故。但是在这个世界。约翰相信埃尔利希两人完全是可以相互共存的,不然这位坚持细胞免疫理念的俄国人也不会应邀来到纽约,并且与约翰和埃尔利希相见甚欢了。
说到底,这也和两人现在的学术地位的差异有关。
约翰亨特拉尔本人就不必说了。几年的时间已经把他彻底推上了外科医师的顶尖位置上,在血液生理学和制药等领域也是名气日盛。至于说埃尔利希的话,早年就已经发明了白细胞的染色法,后来和约翰一起发明了白喉抗毒素血清,名气大盛;如今因为跟着亨特拉尔先生一起提出免疫学基础理论的缘故,同样也是学术界的焦点之。
但是另外一位男主角。境遇就不怎么妙了。
在这个时代,罗伯特科赫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科赫先生批评的科学家,必然会招致德国人大多数人的蜂拥攻击,这一点和法国的巴斯德非常相似。所以在巴斯德的庇护下,梅契尼可夫虽然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研究,表现十分顽强,但是终究还是胳膊拧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