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梅契尼可夫(3 / 4)
这个时候,一个可以抗衡科赫的伟大人物出手了。
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先生,在梅契尼可夫最苦闷、濒于绝望的时刻给了他希望,不但邀请他来巴斯德研究所工作,而且还给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巴斯德的支持下,梅契尼可夫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后来还成为了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
用后世的评价来说,巴斯德先生这是慧眼识英才。
但是穿越到了这个时代,约翰在德国待了那么久之后,他可没有那么轻易接受这种赞美的论调了。事实上在欧洲大陆的两大豪强之间,因普法战争的缘故而导致了绝对的对抗,这种对抗不但是在政治和经济,同时还延续到了学术界。巴斯德和科赫两人无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两国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他们之间的对抗是天然成立的,这一点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征兆。
所以约翰很怀疑巴斯德先生欣赏梅契尼可夫的初衷,到底是因为欣赏对方的理念,还是纯粹为了反对科赫的观点
当然,这些事情约翰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没理由去质疑巴斯德先生,甚至就连犯了错误的罗伯特科赫,约翰也没有和人家对着干的意思。但是为了建立真正的现代免疫体系,他却在埃尔利希的建议下,毫不犹豫的邀请了正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梅契尼可夫先生,请他到亨氏医学院来进行学术交流。
在十几年后,他和埃尔利希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两者研究的方向并不相同,一个是细胞免疫,一个是体液免疫,但是在现代免疫学建立的过程中,两人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两个人一切合作的话,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此充满了兴趣的约翰在听了埃尔利希的建议后,当然不会反对。而且他也很高兴的看到,在自己的影响下埃尔利希完全没有因为学术理念的不同,对梅契尼可夫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畅谈了一个小时,三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埃尔利希的研究中心已经转向了免疫学,梅契尼可夫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吞噬细胞上面,约翰则更是装了好几本的免疫学知识,这种学术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无疑和吸毒一样,是会让人上瘾的
考虑到梅契尼可夫先生原来劳累,一个小时后约翰就让人送他去酒店了。
等梅契尼可夫离开之后,埃尔利希立刻遗憾的摇了摇头道:“可惜,梅契尼可夫先生只是应邀来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没有留下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