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惊人的门诊量(3 / 4)
四百人”
即使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约翰也忍不住心中一惊
四百人的门诊量,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要放在一百年后的中国,四百人的门诊量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医院的水平,这个数字放在1889年的纽约,足以让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吓一跳了
这个数字,真心很了不得
别看后世京城随便一家三甲医院日门诊量都有几千人,最夸张的甚至可能上万,其他各大城市的大医院门诊量也都有数千人,但是别忘了,那是因为中国的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缘故。少部分的城市和少部分医院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造成一旦患了大病病人们就只能去这些医院治疗。
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完全两个概念了。
别看现在的纽约人口远超后世一个县城的人口,但是这个时代也有它独有的特点。举个不恰当的例子,1889年的纽约有点儿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城市,大量的移民就像农民工一样蜂拥而至,而他们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为了温饱而奔波,基本上是看不起病的。而真正有钱看得起病的人,也很少会去医院,更多的是请医师来家里诊治。
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达到了四百人的门诊量
看着约翰一副惊诧的样子,奥斯勒和托马斯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同时升起了一种叫做满足的情绪。
谁都知道,这四百人来的有多么不容易
当初亨特拉尔先生如同神来之笔的药物半价策略,让亨氏综合医院的门诊量瞬间破百,然后一口气冲到了两百人的水平线上。之后虽然半价取消了,但是因为医院的名气已经打响,而且医院的环境很对那些中产阶级和部分富人的胃口,再加上阑尾切除术的技术独步全国,让医院的门诊量一直稳定在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上。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去年下半年
奥斯勒来了,这位已经颇有名望的内科医师来到了亨氏综合医院,担任内科主任一职,吸引了不少看名气选择医师的病人前来就诊;维生素理论来了,亨氏综合医院免费收治佝偻病等;白喉抗毒素血清来了,埃尔利希和奥斯勒合作将这种神奇的药物第一次应用于临床,用最短的时间轰动了纽约城,让亨氏综合医院的名声大噪,几乎瞬间超越了哥伦比亚学院和纽约内外医师学院等几家医院
短时间内,医院的日门诊量曾经突破八百人之多
可惜的是抗毒素血清只能小规模的生产,用来进行临床试验,大规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