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彩蛋(3 / 4)
的关键就是胸外按压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哪怕是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普通人,如果认真学的话一两个小时就能掌握住,而从诞生到约翰穿越前,心肺复苏术每年都要拯救数以万计的生命。但是从时间来看,这种技术在医学史上出现的可不算早,一直到等到20世纪的50年代才会被提出来,而完善更是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美国心脏学会每五年发布一个最新版指南,约翰亨特拉尔穿越前2015年版的就差不多要出来了
是否要提前那么久拿出这项技术,约翰一直在犹豫。
实际上当年他拿出腹部冲击法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和腹部冲击法不同,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机制想要完全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目前医学界的认识而言非常困难这牵扯到很多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
直到不久前考虑这次会议上要讲些什么的时候,约翰才最终下定了决心,把心肺复苏术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发现给展示出来。
不谈原理,只谈操作与结果
“因此我认为,心脏骤停的表现有三点最为重要,就是突发性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是判断它的最关键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面色苍白或者青紫、两侧瞳孔散大、抽搐和大小便以及之后的全身松软等等。”
“关于心肺复苏的操作,最关键的便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之前必须要确定气道是开放的,如果有堵塞的话必须要先进行疏通,然后采用托颌法和仰头抬颌法来开放气道”
“胸外按压的关键是找准部位,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最佳部位应该是在胸骨下三分之一,也就是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先生们,请不要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部位,这只是在多次的试验中我认为这个部位的效果最佳而已”
一个个的知识点,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口中讲述了出来,台下的医师们没有一丝异声,都在全神贯注的听着亨特拉尔先生的演讲。
台上的素描图,清晰的演示着这种新技术。
约翰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苦练出来的素描,以及几乎铭刻在心里的心肺复苏技术演示图,让一百多年前的医师们很快便了解了这项技术的整个过程。虽然他们并不懂得原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了
“先生们,以上就是心肺复苏术的全部内容。”
半个多小时以后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约翰终于给出了一句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