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异域 (六 下)(2 / 5)
的奴隶,也冒充做俘虏,以稍高的价格送进了西市。而程记、王记、黄记和朱记等大唐商号好像下定了决心要在两河一带开分号,对“人货”需求量极大,竟然不问老幼,见到会说唐言的就照价付钱。没几天功夫,身上具有唐人血统的俘虏们就成了西市上的畅销“货物”,并且价钱还节节攀升。
利益面前,理智往往都不堪一击。很快,便有人伢子卖光了主人麾下的唐人血统奴隶,又打起军中具有唐人血统军奴的主意。而住在内城和柘折城周边的富人们,也发现了这个赚钱机会,或警醒极主动,或者稀里糊涂,将家族中前几年购买的唐人奴仆,送进了西市脱手。 程老掌柜依旧是照单吃下,来者不拒,偶尔讨价还价一番,也是在商言商,让卖主折扣打得心服口服。
也有人多事儿,悄悄地询问程老掌柜,买这么多同族奴隶干什么。老人家轻轻一捋颏下胡须,笑呵呵地回应道:“呵呵,首先么,我老人家心肠软,看不得自己的同族吃苦,所以花点儿小钱赎回他们,也算积德行善。其次么,这些奴隶既清楚本地的风土人情,又能说一口流利的唐言,只要稍加**,便能成为商号的好帮手。今后要在本地发展,肯定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第三么,即便他们什么都不能干,我也不过是损失几袋子麦子的事情。待明年开了春儿,丝绸古道畅通。把他们运回大唐去,自然能找到他们的亲朋好友,连本带利把赎身钱赚回来!”
第一个所谓积德行善的理由,在众人听起来,简直如同放狗屁。逐利商贩的天性,三倍利益就可以冒杀头的危险,才没人会相信一个在丝绸古道上冒了半辈子险的老家伙会在乎什么道德。但其后两条理由,却是无懈可击。人伢子们起初不给唐人俘虏标高价,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亲朋好友距离远,不可能千里迢迢过来替他们赎身。而对于明年春天肯定要带着货物东返的程记、王记、朱记诸多商号,则不过是顺手又做了一笔买卖,并且还平白得了一大批不要钱的苦力。
发现了对方的真实意图,人伢子们出手唐人奴隶时,更加肆无忌惮。只是在价钱方面,又悄悄地上浮了一些。众大唐商贩继续照单全收,让人市上从来没有相关积压。数日后,便有个看似大户人家管事者模样的家伙,私下里找到程老掌柜,跟他商量大宗“人货”的交易。
此人开始时口气很冲,据说手中的“人货”有上百号,要全部拿来换丝绸,程老掌柜需要先付三成定金,双方的货物交割时间,却要放在大半个月之后。早就跟王洵通过了气儿,程老掌柜知道钦差大人的真实目的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