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三)(3 /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人不欲,亦不可施加于人!”忽必烈反复咀嚼着黎贵达的话,就像念佛经般,数遍不停。
“所以,他才试行选举,让百姓有资格监督施政者,防止他们滥用权力。而军中,儒林和朝廷很多人对此不满,纷纷出来与他做对。依臣之见,这约法会,恐怕是文贼不得已而为之。对于我朝,倒是一个好的用兵机会!”黎贵达继续分析道。
文天祥的性格坚忍不拔,但并非固执己见之人。除了在军务方面,他有时候会力排众意,独断独行。其他的事情,通常都会找人商量后再做。大伙商量时,可以各抒己见,但得出结论后,却不得拖延抵触。新政试行这两年多来,大都督府内部从来就不只是一种腔调在说话,但由于文天祥能接受大伙的建议,并倡导‘从众’与‘妥协’,所以,大伙嚷嚷过后,总是能找到一条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来。
恐怕,所谓的约法会,亦是如此。文天祥看到自己的办法别人接受不了,就把各方力量集中到一处,商讨个折中策略。
“这样做,未免错过了北伐两浙,恢复旧都的大好时机!”一瞬间,黎贵达又忘记了自己此刻属于哪一方,惋惜地想。
“也许这样做了之后,内部将来有争端,却不需要用武力来解决。妙计,放在盛世中的确是个妙计。但用在此刻,却是一招臭棋!”忽必烈从沉思中回过神,抚掌叹道。
他终于明白了文天祥欲做什么!汉人向来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自己大军压境,所有人当然唯文天祥这个马首是瞻。但此刻自己把兵马都抽调到了北方,文天祥轻松得了福建和两广,地方大了,危机不在眼前了,各方势力的心思恐怕又活泛了起来。
加上文天祥这个大都督府名义上本来就隶属于残宋朝廷,而残宋朝廷的威望和能力对派力量根本无法压制和平衡。这样,残宋几个月来看上去军事上顺风顺水,实际上各派力量已经面临了对决的边缘。
文天祥动用武力去压,恐怕会动摇其地位和忠臣形象。于是只好先进一步,抛出个选举,再退一步,玩一招约法。一进一退之间,与各方力量讨价还价,最后通过约法来把各方力量整合于自己之手,彻底将残宋朝廷和士大夫们架空。同时利用约法,束缚住军中的实权派将领,让他们不得居功自傲。
这一手,漂亮固然漂亮,却过于婆婆妈妈,失去了英雄本色。按忽必烈的想法,如果换了文天祥为自己,面对这种危机,何不快刀斩乱麻地直接动手砍。虽然过程血腥些,大敌当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