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宝物琳琅(3 / 4)
算是正古十族的人也不是全部都欣赏过这些文物。
大部分时候,它们都被收藏在正古十族的仓库里,密而不宣。
十族的人知道族内仓库里存有重宝,也知道不断有宝物添加进去,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一鉴它们的全貌,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能提交申请,暂时借用。
至于那些收藏家和鉴定师,早就已经全部看呆了。
他们知道正古十族收藏的宝贝多,但万万没想到会多到这种地步。
他们觉得,这次清月宴真是来对了,正古十族这样的安排,才算修复师的一场盛宴!
苏进往旁边走了两步,看向旁边另一只箱子。
这只箱子里装着的是文物里比较稀有的种类,竹木牙角。
竹刻、木雕、象牙以及犀角雕刻工艺,往往被合称为竹木牙角雕,有时候也会把果核雕刻等也包括进来。
这种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之前。但它正式留存下来的资料与内容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
明代中晚期以后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带动竹木牙角雕刻也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实物制品与文献资料,留存下来的大量名家作品与私坊工艺,成为了文物收藏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大部分情况下,竹木牙角作品,尤其是前两种,在文物市场上的价格都不算太贵,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
几百块上千块,已经能够收到比较不错的作品了。
但现在,苏进的目光刚刚转移过去就已经凝注了起来。
他的手更是直接伸出去,捧起了其中一件。
是的,真正是捧。
那小心翼翼的手势,好像捧起的是一件无比珍奇的宝物一样。
事实上也正是宝物。
这是一件竹雕仁女图笔筒,圆筒,色泽深红。外壁镂雕一仕女,头戴风帽,傍石而立。身周洞石壁立,通透异常,古松穿岩而出,蟠曲矫健。石壁上有阴刻行书,写明了作者的名字以及成品的年份。
但就算不看名字和年份,苏进也能一眼看出它的来历。
竹刻史上有三位里程牌式的人物,通称“嘉定三朱”,是祖孙三人。祖父朱鹤的出现,代表着文人竹刻的正式登场。
朱鹤的设计理念是“以画法刻竹”,使得竹刻的艺术水平和书画韵味大大提升。
这个笔筒的作者是朱三松,是朱鹤的孙子,也是嘉定三朱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有青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