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太学院(2 / 4)
侯三连忙答应,道了一声姑爷保重之后,调转车头“得得得得得得”的离开了。
唐宋迈开步子,进了太学院的大门。
此时许是授课的时间,整个太学院看不到一个走动的学子,远处传来的读书让唐宋确信没有走错地方。
唐宋乐得清闲,一路走一路打量着四周的风景。
“请问你是何人?哪个班的?为何在太学院闲逛?”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让唐宋停下了脚步。
转头望向声音来处,一个书生打扮、满脸好奇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唐宋的视线里。
“在下唐宋,是太学院新任知事!”唐宋拱手道。
听到唐宋的话,中年人“哦”了一声,恍然道“原来你就是唐知事,久仰!我是太学院院长独孤少平!”
“哦?你是太学院院长?”唐宋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大隋朝最高学府的当家人居然是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在唐宋的印象里,太学院的院长应该是一个六七十岁、张口子曰闭口者也的老头子才对。
独孤少平显然对于别人质疑这种事情见多了,见多不怪,他笑笑道,“如果大隋朝只有一个太学院的话,那么我就是了!”
“哈哈,院长有礼了!”唐宋也笑了!
正好不知道怎么去院长的办事之处,独孤院长就亲自来了,也省了唐宋找寻一番的工夫。
于是两人作伴来到了院长办事处。
一路上,唐宋也对太学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太学院分甲乙两等,每等又分一、二两班,每班约莫是四十人左右,换句话说,太学院在籍学子大约一百六十人左右!
学子大多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其他的就是一些走后门的人员,独孤院长告诉唐宋,走后门的人员,光有关系还不行,得有真才实学,否则一样不予录取,这样是为了保证太学院的金字招牌。
太学院的学生,每年有一个直接受朝廷提拔的名额,此人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根据才能和职位空缺进行候补,可以说,获得这个名额就省了千人争抢独木桥的激烈拼杀,但在一百多人里要脱颖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大多数的学子只能选择激烈拼杀……
至于知事的职责,独孤少平说大约就是安排平常事务、整理太学院以及解决学子冲突等突发事件,事情倒也不多。
独孤少平嘴上说得轻松,唐宋也就放松许多,两人边走边谈,一会儿的工夫就来到了院长办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