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魏城之外马鞍山、两军对垒、军功在前(2 / 3)
午继续休整,准备作战。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只见远处烟尘四起,人潮滚滚。
在蜀中崎岖的山道上,一大队官军士兵向这边开了过来。
伍朝阳见状,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披挂战甲,背靠着马鞍山列阵,准备迎击对面的这支官军。
而此时此刻,这些官军一看见他们想要剿灭的那只反贼军队,居然突兀的出现在他们眼前。这些人在猝不及防之间,手忙脚乱的停下了队伍,开始匆匆排列战阵。
这八千官军人数着实是不少,马鞍山下的战场也并不宽阔。
所以等到这支官军勉强列好了阵势之后,队形已经被两边的山势逼迫得形成了一个两边窄,前后长的怪异阵型。
换句话说,在这八千官军里面,能够正面迎敌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其他的人就算是原地跳起来,也看不到前方到底打成了什么样!
原本在他们没有排列成阵势之前,在山道上乱哄哄四处乱窜的时候,其实是伍朝阳进攻的最好时机,但是他却并没有让人下令攻击。
伍朝阳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这次的这场战斗,对伍朝阳而言非常重要。
首先,伍朝阳这支队伍还没经过大战的洗礼,严格来说还并不能算是一支军队。所以让他们打打大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军队的战斗力快速成长。
其次就是,如果在对方还没有列阵之前就上前攻击,那么义军很容易就会把对方击溃。
在山道之中,对方要是扭头开始逃跑。他们只要跑出百十余里,就可以龟缩回绵州城。
到时候这些逃走的士兵,就会让绵州城立刻警惕起来,加大守城的力度。并且逃回去的官军本身,也会成为守卫城防的战斗力之一。
所以,伍朝阳现在要的是通过大战磨练他的队伍,然后将这支八千人的官军,全歼于马鞍山下!
……
等到对方的阵势列好之后,两支队伍的距离大概是500米左右。
现在的马鞍山下,一边是排列好阵型,严阵以待的三千起义军。另一面是排出了一个酷似棒槌的阵型,仓促应战的官军!
就在这个时候,在伍朝阳的命令之下,义军军阵开始向前移动,以步行速度向着对方的军阵接近!
在伍朝阳的队伍中间,一个个身穿着盔甲的士兵,全都手持着一丈二尺长枪。
他们一边走,一边不住的调整着自己和身边战友的间距。在各战斗小组之间,也尽量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