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悬疑 >我在1982有个家 > 391.请来做客(月底求月票哈)

391.请来做客(月底求月票哈)(7 / 11)

样的兴旺局面并没能保持很长久,法大马路只兴盛了一时,后来慢慢没落了,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法大马路商业街直接门可罗雀,只能寻求转型逐渐成为了装饰装潢业与器销售业聚集之地。

王忆看资料上说,当时因为沪都政府对法大马路的支持力度很大,最早一批搞投资的市民便看中了这条商业街的潜力,认为会成为第二条金陵路,于是他们或者买下或者长租了路边的商铺。

最终他们赔本了。

这样他摇摇头放弃了在法大马路买个商铺的设想。

算了,还是先建起砖窑厂吧。

实体经济才是王道!

他正准备关掉网页,但往下一看,后面介绍了八十年代沪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于是他往下看了看。

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电视机需求量开始增加,而且人们对彩色电视机的渴望日益强烈。

为了缩小我国电视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国外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沪都电视一厂是被批准引进的厂家之一。

经过历时一年的艰苦谈判、分析、比较,厂方最终决定从日立公司引进14英寸和22英寸、24英寸的三条彩电生产线及成套技术设备,建成后年产量达到了20万台。

这并不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但其产量规模在当时是最大的。

这两条彩电生产线是于81年初基本建成,随后一边试生产一边进行调试优化;同年10月28日,沪都电视一厂宣布这两条彩电流水线正式竣工投产。

因为沪都电视一厂的前身是金星金笔厂,因此该厂产品使用“金星”品牌,从这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14英寸、22英寸和24英寸的“金星牌”彩电一举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

王忆这一看来劲了。

原来金星彩电的生产量这么大?他以前查看资料说,金星彩电产量少,还以为是年产个几千几万台呢。

结果现在偶然看到的资料中显示,这彩电在82年就有二十万的产量了!

王忆沉吟了一下继续搜索相关新闻资料,继续研究金星彩电的消息。

金星彩电在82年的市场上大放光彩,特别是在黑市备受欢迎!

它是黑市明星!

怎么回事呢?原来81年彩电流水线正式投产后,电视一厂的领导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厂里员工每人发一台14寸彩电,干部发一台22寸彩电!

这一消息当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