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7 / 8)

而不是像后世一样,拆,拆,拆……

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连超过五百年的建筑都少的可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这种文化的断层,其实比经济的发展断层更加可怕。

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以后还能继续发展,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文化断层一旦形成,今后想要在找回来,难度增加了无数倍,还不一定能成功。

火枪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方的战争模式。

这不是原本历史中的只有几千,几万火门枪,工匠不超过万人。

如今大明的火枪制造,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制度化,标准化。不管是谁当政,都不可能忽略火枪的作用了。

以前的骑兵,可以强攻数倍于自己的步兵。但是现在,骑兵只剩下了机动性强于步兵。

只有马刀的骑兵,不要说面对不比自己人数少的火枪兵,即使火枪手的人数少了一半,骑兵仍然不是对手。

战争的模式已经改变,今后即使有造反,面对火枪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即便异族也有了火枪,想要侵略,也根本不可能有大明的人多。

不管怎么看,如今的大明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朱瞻基有这个自信。

那么现在,城墙的确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装饰。

大臣们面对朱瞻基这强有力的事实说服,经过了半个月的斟酌,在七月十五这一日,通过了今后的城市建设方略。

今后的城市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气候,营造不同的建筑风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人口的城市。下水道,净水池,沼气池的建设,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除此之外,道路的宽度,绿化的栽植,也有相应的标准。

朱瞻基不奢望每一个城市都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城市,但是绝对不愿意因为城市发展,牺牲了环境。

大明不需要追赶谁,也没有被追赶的压力,所以,只需要有条不紊地发展,就足够了。

这一份建设方略不涉及旧城改造,更不涉及城墙的去留,只是为今后的大明建设,提供一个标准。

而真正的城市改造方略,要等到应天府进行改造以后,积累了经验,才会制定相应的标准。

当时间进入八月的时候,工部和内监首先在清凉门外,前往夹江工业区的道路两边,开始建设两个普通百姓的小区。

这两个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