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十三章 态度的转变

第十三章 态度的转变(7 / 8)

持他,是因为他比朱高炽更能给内监带来利益。

现在文臣们只要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还会有谁不支持他呢?

在这样的气氛里,众人自然是好话不要钱地往外抛,朱瞻基与一东宫属臣相谈甚欢。

朱高炽现在也彻底明白了过来,觉得自己的担忧真的是杞人忧天啊!

他还想缓和一下儿子与文臣之间的关系,可是儿子的一句话,就比他要说十句还管用。

而且朱瞻基的话也符合他的定位,因为他自己也觉得,皇帝不需要事事插手,只需要控制大局,更多的事务让文臣去处理就好了。

而朱瞻基从詹士府离开的时候,他的话就已经通过无数的人的口,口口相传,在文臣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没有阴谋,没有陷阱,一切都是因为皇上老了,加上要西征精力不济,所以才会放权。

而原本反对西征的这些文臣们,现在一个个恨不得过了年,皇上就去西征,好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他们反对西征,是因为耗资太甚,伤及国本。

西征帖木儿国,不仅要派一支更大的舰队出海,绝大部分耗费都在西北。

从海上出发虽然远,但是所有的物资都能装上船,不需要征用民夫,节省了无数人力物力。

大明现在有一级,二级战舰近三千艘,大型宝船四百艘,千石以下小型舟船超过一万艘。

如果只是海战,大明可以组织两三百万大军都无所谓。

但是,只是从海上是伤及不了帖木儿国的国本的,要想竟全功,必须从陆地上也要出征,南北夹击。

从应天府到西北就是五千里,然后从西北征略吐鲁番国,奕力把里国,还要跟金帐汗国,东察哈台汗国打交道,才能抵达帖木儿国北方首都撒马尔罕。

这超过万里的长征,需要动用的民夫就要几十万,大军几十万,在路上耽搁一年有余。

上百万人一两年的消耗,是一个巨大负担,虽然大明现在已经修通了到西北的水泥路,出征速度快了许多,可是出了嘉峪关呢?

还有几十万军马的粮草配送,这可比北征鞑靼要远的多了,消耗也更多。

朱棣虽然准备了三年,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是文臣们依旧反对这个计划,主要原因就是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他们不在乎了,反正损失的不是他们。征用的是普通百姓,花的也是朝廷的银子,皇上的银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