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二二零章 新气象

第二二零章 新气象(6 / 8)

为水车的出现,控制了天下的工匠,成了比户部还要肥的衙门。

现在的户部两位尚书,宋礼和吴中,走到哪里都被人巴结。

那些地方官原本对工部不理不睬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早日修上混凝土路,不要说尚书了,就是工部出去勘测的主事,都被他们送上厚礼。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几百年前的人,照样懂得这个道理。

短短一年的时间,大明就兴建了将近一百座水泥厂。要不是朝廷严控工厂数量,恐怕每个县都想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水泥厂。

漫山遍野的石头,烧制了就能变成银子,而且还不愁销路。如今的大明对水泥的需求数量巨大,朝廷又有银子,竞争可谓激烈的很。

对于这些改变,朱瞻基是乐见其成的。工商兴国,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而水泥厂,虽然对工业的发展不像水车的影响这么大,却能改善整个基础环境,成为撬动工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基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朝廷支出的经费少的可怜。支出最大的,就是人工的费用,还有地方政府截留的商税。

除了水泥厂,现在大明建设最多的就是板车厂。

板车的制作实际上非常简单,一个刚出师的木匠就能做。唯一带点技术性的就是木制车轮的制作和轴承的制作。

这一点被工部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让工部参股,才给各个厂家提供现成的轴承。

板车的需求量大增,是跟水泥的生产是离不开的,也跟混凝土道路的出现离不开。

原本的板车,因为载货量少,道路不平整,加上缺少牲畜,所以需求量并不大。

在许多乡村里,一辆独轮车就能满足农户的需求了。

但是如果道路平整了以后呢?这样的道路对车轮的损耗极小,载货量又一下子大增,所以板车的优势就是独轮车比不了的。

修路需要运送砂石,需要运输水泥,这些都需要板车来运输。所以混凝土路修到哪里,哪里的板车需求量就会大增。

不少商户已经看到了这些商机,跟着工部修路的队伍,开始做起了各种生意。

而修路的队伍,原本最开始是服徭役的农户,但是几个月以后,这些农户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朱棣接受了朱瞻基的建议,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各地的卫所兵。

虽然现在的卫所兵还没有腐化,但是大明如今吏治清明,虽然不能说天下太平,但是最少在中原地带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