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紫砂壶发源地(3 / 4)
停一停,杨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宜兴之所以被称为“华夏陶都”,相传当年范蠡协助越王勾践干翻了楚王之后,就急流勇退,带着美人西施归隐于西湖湖畔。而这一对神仙眷侣曾经在宜兴一代烧制陶器,故宜兴被后人誉为“陶都”。现在宜兴境内还有一条蠡河呢,相传就是为了纪念范蠡和西施在这里泛舟而起的名字。
宜兴不仅是华夏的陶都,更是华夏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个不大的城市中,曾经诞生了陈鸣远、顾景舟这样的一代紫砂壶宗师。而位于宜兴市区南边的丁蜀镇,就是紫砂文化的真正起源地。
小镇并不大,蠡河从北向南纵观小镇,而小镇中真正的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位于蠡河东岸的蜀山古南街。
宜兴的蜀山可不是川省中的那些大山,这座山只是一个海拔几十米的小山包而已,只不过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此山似蜀”,故而得名“蜀山”。
蜀山古南街就在蜀山的山脚下,西边濒临蠡河,称得上是依山傍水。
地杰,往往人灵!
这条长古街不仅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中心,更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曾经诞生了陈鸣远、顾景舟、张洪寿、顾绍培、吴云根、任淦庭等一大批紫砂壶大师甚至是一代宗师。
古时候这里繁华异常,山上是泥与火的交融,山下商贾云集,过半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烧制成的紫砂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进入太湖后被运往全国各地……蜀山的热闹延续了近五百年,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紫砂生产中心转移到丁山,蜀山才沉寂下来。
杨靖他们四个人把车停在了外面,然后步行进入到了古南街。
这条街道长度不过一千米,宽度也仅有三四米宽,是一条由条石铺就的小街道,小的甚至在一般的地图上都看不到这条古街。
在这条充满了古韵味的街道上,两侧全都是二层的砖木小楼,紫砂壶商铺、茶馆、布店、小五金商铺随处可见,木板门、格子窗、电话亭、带二维码的小广告……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如果说乌镇好像是一位宁静贤惠的少妇,那么这条古南街就是一位闯荡过四海江湖的侠客。两者虽然都很古老,但韵味截然不同。
格格对于这条古街也很感兴趣,她来过宜兴,但却是没有来过这里。
古街的两侧有着大量的紫砂壶大师故居,走不几步就能看到一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