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新世纪来了(3 / 9)
但他和李恩富性子不同,没那么耿直,加上长期与美国人和外交打交道,非常熟悉美国法律和各国政治制度,而且他开始并不认同李默,直到新华军进入了东北三省,并且大兴土木,发展工商,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后,才和林联辉一起来到了新华,并且因为熟悉各国政治制度进入当时的政府院立法委员会,并在起草宪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和李恩富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性格比较温和,虽然更多的时候主张以外交解决,但他却是海军的最坚定支持者,也非常重视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并且一直主张新华应该建立起一支大海军,所以他当上议院议长,军方是最欢迎的了。
所以听梁敦彦说要削减战列舰建造军费,连忙直摇头,因为不久前的战争就可以看出,虽然新华在某些方面有技术优势,但新一代装备却基本都处于建造中,还不能化技术优势为胜势,何况几年后又要面临俄国人,所以更新换代的速度不能停下。
李恩富也不赞同裁剪造舰的费用,不仅因为那是他当着总参的亲口承诺,更因为欧洲的铆钉声已经敲响,新华决不能再这个时候若弱后,哪怕是咬紧了牙关也必须维持一支精干的海军。
管钱的,用钱的都不同意,财政部长也没辙,所以梁敦彦也只能继续掰着手指苦思冥想还能从那里挖钱出来。
但越想他就越苦闷,之前在南方投机时获得的那些利润,基本都被海军十艘主力舰给耗尽了,现在新华一年赋税也就六千万,再加北方初露端倪的工商业收入,总收入也就一亿左右,政府控股的海外几家大型企业每年约可带来两亿,黄金收入也有八千万,但缺额还是很大,要不是当年挖掘满清权贵的小金库时存了些底子,加上前几年在檀香山时也储备了一些,说不定此刻政府已经破产了。
削减每年五亿的财政投入倒是可行,但问题这是基础投资,新华本来就是农业国家,基础建设几百年来都停顿不前,如果还不加快脚步,别说追赶列强了,怕是距离会被拉得越来越远。
何况基础建设和工商建设不同,只有当基础建设完善了,才能更好的引导工商业发展,要不然你让一位北方人走蜀道去资源丰富的四川投资,估计人家看到道路就缩回去了,更别提更远的云贵两省了。
所以五亿的投资不仅不多,如果真算起来三人甚至都觉得太少了,如果在削减别说他们了,恐怕那些刚到地方,被皇上煽动得做好了埋头苦干十年的年轻官员们,都要撸起袖管前来逼宫了。
苦啊,没钱的日子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