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大汉与罗马(3 / 8)
儒家士大夫是道统的传人,他们对社会安定起着异乎寻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时候决定着王朝的生死存亡、气运消长,刘邦见商山四皓立于太子身后便打消废立之心,王莽得儒生盛赞便有篡位之意,陈胜吴广得不到士大夫支持只能是草寇,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两千年……
楚风是儒学大宗师,有文天祥陈宜中这两位故宋时代就身任相职,一位丹心照汗青,一位太学六君子,都是儒门第一流宗师级别的人物力挺,加上皇权本身的威力,他新儒学的道统地位、本人的儒学宗师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这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掌握道统,整整一千五百年以来,帝统和道统头一次集于一身,前所未有。
孔夫子虽然万世敬仰,在世时最大也只做过诸侯国的宰相,还很快把官儿丢了,东奔西走颠沛流离,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秦始皇千古一帝,生前既有残暴之名,死后亦有无道之毁,弄得车同轨书同文,鲸吞六国一统华夏,北逐匈奴南拓岭南的丰功伟绩被人华丽丽的无视……
如果这二位知道楚风能将道统和帝统集于一身,只怕也会羡慕直瞪眼吧!
事实上非只于此,历代皇朝并不反对贵戚经商,皇帝本人也常利用太监插手商业,但他们全都是利用权力聚敛财富,脱不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嫌疑,所谓“半匹红绡一丈绫罗,挂向牛头充炭值”,根本就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税收,或者干脆说抢劫。
而楚风手中握着实打实的经济体,他不但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还通过合股方式插手纺织业、钢铁业和金银采掘,并且他本人就是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譬如佐渡岛金银矿的采掘,楚风不要就白白便宜了日本幕府,要说抢他是从日本人手里抢的,非但不在国内与民争利,还向大汉公民提供海外就业机会,完全是不同于历代皇朝的经商模式。
通过经营活动,楚风手里有接近大汉岁入一半的私人收入,并且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部门,他甚至可以不通过征税,花自己的钱就能建立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军队,也就是说,帝国朝廷对地方的依赖度前所未有的低,中央集权程度前所未有的高。
这一点连楚风自己都很纳闷,帝统、道统和经济,后两者是历代皇帝梦寐以求,却从来没有真正掌握的,现在都被他握于手中,这样说来,从本质上他是位远超秦始皇的独裁者。
可事实如何呢?谏议院的设立,上应夏商周三代采风官访问民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传统,下合唐宋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