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汉风1276 > 第734章 仇恨之火

第734章 仇恨之火(3 / 4)

难道:“不过,学生的父亲瘫在床上三年了,妹妹也还没有嫁妆,嗯,穆圣说穆斯林应该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帮助……”

麦吉德倒吸一口凉气,心说臭小子你还讹上本伊玛目大人了?赶紧打断塔瓦赫里:“哼,你以为卡菲勒真的会用考试招募官员?这是骗你的!想想看吧,没有任何出身,哪怕你是个穷鬼甚至奴隶,只要考试过关就能做官,反而爬到巴依老爷和武士大人的头上去,天底下有这样的事情?”

塔瓦赫里沉默了,宗教学生们全都沉默了,阿拉伯人都是按照财产多少、出身高低、有无战功来选定官员,而且从来都是哈里发指定苏丹、苏丹指定谢赫和埃米尔,考试?或许贵族老爷挑选算帐的奴隶会考一考……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科举这种选官制度。

后世人给科举打上了“束缚思想”、“僵化”、“落后”等等标签,岂不知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文官政治、考试选官和民主选举,除了最后一项来自古希腊,前两项都是炎黄子孙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

当欧洲还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之下,从国王、公爵一直到骑士层层分封,保加利亚贵族会从一数到数字七就沾沾自喜;当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大搞政教合一,神棍和狂信徒充当国家大臣的时候,中华的科举考试无疑是最先进的选任制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英雄不论出身,只要学识高能力强就能通过这一体系向上流动,相对同时代的欧洲和阿拉伯世界,无疑这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先进制度。

只是后来的明清,尤其是后者那个通古斯野猪皮窃据神州之后大搞文字狱的年代,僵化的八股文才像死魂灵一样占据了科举制度的外壳,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

唐朝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明法、算学、书学等科,尤重诗赋;宋朝重策论;而大汉开文艺、技工、军事、经义、历史、算学等科,各科并重,并不专以诗赋或者经史为重,便是借着科举制度的外壳,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这套制度已在中原地区行之有效,而尤其受到读书人的欢迎,就连某些保守的旧儒门徒也无话可说,原因很简单:

以前大宋朝只有进士科和武举,也就是文武二途,还是几年一次(南宋末期受战争影响不固定),现在大汉新征服地区庞大,政权机构又破天荒下派到了乡镇一级,官员的缺口很大,于是开了七八门科举,每一科都可以考进士,还每一年都考,甚而恩科特科频繁,一次就要考出七八个状元几百个进士外加举人秀才无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