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匠心独运(7 / 8)
是我的工厂呵!前一世,以做到工程师为人生目标,根本不敢想像可以拥有一座自己的工厂,可现在呢,这么庞大的厂区,这么多勤勤恳恳的工人,制造出的各种器具为华夏的解放服务,为中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难道这还不够骄傲的吗?
突然,楚风发现了以前没有看到,绝非自己带到这个时代的东西:“咦,这个轨道很不错啊!是谁设计的,应该重奖!”
规模宏大,非常广阔的厂区,堆放煤炭的煤场与高炉区之间隔着段不算近的距离,就在煤场到高炉区这段路上,铺设着相距一米左右宽度的两根木条,地面还有软木做成的基础,木条上相接处包覆着铁皮。
显然,这是条货运轨道。
很快,楚风就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一辆马车拉着大堆煤炭往炒铁炉那边跑,煤炭要炼焦之后再进高炉,但炒铁炉、锻炉还有预热等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马车就是在两个区域之间拉煤炭,而轨道显然让马车的效力提高了数倍之多。
蒸汽机车出现以前,最先取代传统马车而成为人类主要公共运输工具的是有轨马车,由英国人于十八世纪末发明的,欧洲中世纪的道路状况不佳,乘客坐在设备简陋而又颠簸的马车上极不舒服,相比之下,这种在轨道行驶的马车算是较为舒适的了。
有轨马车是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可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乘客和货物,因为轨道的平滑,马儿也省力得多。
利用轨道运送货物的车子显然要结实得多,人们将采掘出的煤炭运送到相距数公里外的码头上,而且不仅仅用于工业生产,这种轨道马车效力高、速度快,如果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铺设轨道,就能快速的调运兵力、物资,解决目前大汉帝国陆地运输的瓶颈问题。
是的,剪式船可以载重数百吨日行二百四十海里折合八百多华里,但陆地上商队日行五十里就是极限,大军日行六十里,急行军百里,飞骑接力传报七百里快递,这就是最高极限了,或者信鸽邮传可以弥补信息传递的速度,但信鸽的载重量让它最多带一封信而已,根本无法携带任何货物。
当海路从广州到辽东已是商客往来的寻常事,汉商从日本贩卖漆器到波斯去的时代,从四川成都到陕西汉中依然是漫漫长途。
中华不仅有辽远的海岸线,广阔的领海,还有着广大的不通航内陆地区,要改善这些地区的交通状况,解决大汉帝国的交通瓶颈,有轨马车显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楚风并非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