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4 / 6)
心愿。
陈淑桢纤纤玉手拍着一大叠奏章:“兹有江浙总督文天祥、财税部长张广甫、南洋总督陈宜中、民政部长郑思肖、兵部长侯德富等官飞鸽传表,愿皇上再接再厉,出兵漠北擒杀双手沾满我中原军民鲜血的元凶巨孽,勃儿支斤·忽必烈!”
李鹤轩抖着几张报纸,眼神中带着股说不出来的奸诈,笑容也很可恶,很讨打:“启奏吾皇,燕云战役的捷报飞鸽传回,临安、琉球、开封各地公私报纸刊载之后,市井中议论纷纷,军心民气持续上涨,要求发兵漠北、犁庭扫穴的百姓来信雪片般飞至各大报社,更有临安谏议院全票通过议案,谓擒杀敌酋忽必烈前言和者即为汉奸,与秦桧、张邦昌、刘豫、石敬瑭、中行说同列。”
他上前一步,握紧了拳头,双目似有火焰喷出:“皇上!忽必烈这个罪魁祸首不伏法,我大汉君臣,何颜对亡故之无辜百姓、历年血战牺牲之将士英魂?”
楚风笑了,这正中他的下怀,有宋以降重文轻武,军民厌战情绪一直相当严重,对刚刚从故宋走过来,成为大汉公民最长还不到十年的百姓来说,要说服他们出兵远征显然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过去的战争属于自卫反击、收复失地的性质,军民容易理解,而燕云之地收回、蒙古再无力南侵之后,厌战情绪是必定会有所抬头的。
对宋人而言,收复燕云就已是数百年来最大的梦想了,西域、草原、辽北,这些地方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过,哪怕目前大汉帝国在华夏故土的疆域,还不到汉唐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呢。
有一种说法,罗斯福为了对日宣战放纵了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楚风虽不知道此事的真伪,但他登基御宇已有八年,深知政治家为了光明的目的,却不得不与魔鬼交易,放走忽必烈,只为了不让大汉境内的军心民气松懈下来,也给将来出兵漠北留下了最佳理由。
楚风自信的看着地图,从抛弃苏录定战旗北逃的那一刻起,忽必烈已经不配作为他的对手,蒙古帝国和大汉之间的攻守完全易势,之前的猎手变成了猎物,看似孱弱的猎物则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逐鹿的猎手!
“年年征战,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本想与民休息,可民意沸腾到如此地步,嗯,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我大汉君臣便顺天应人吧!”楚风目光炯炯,起身看着北方草原:“传令各地征召新兵、筹备粮草,各部队整军备战……”
陈淑桢横了夫君一眼,这家伙装得倒好,一派仁慈圣君的派头,哼哼,其实仔细想起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