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卧底(2 / 7)
子里歇息歇息。
刘老爹一边忙着生意,一边随口问道:“军爷,往日都是从通州往官仓运粮,怎么今天掉了个,从官仓往通州运了?难不成漕运上消遣人,来回运着玩?”
有宋一代,宋辽、宋夏、金辽、元金大战,北方屡经战乱,田地荒废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占城稻的引入,使水稻产量远大于小麦,中国主要产粮区从关中河洛,向江南荆湖转移,南粮北运就成为自宋元开始,数百年来粮食流动的常态。
苏松常、杭嘉湖的粮食,经京杭大运河一路北运,最后抵达通州。能直抵大都城中后世积水潭、什刹海、后海一带的通惠河,是郭守敬于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建成的,此时还没有动工,南方运来的粮食在通州上岸,再从官道运进大都官仓。
官道旁边、运河两岸的百姓,见惯了从通州往官仓运粮,却从来没见过粮食从官仓回通州的,这几天,只见民夫推着粮车儿从官仓出来,空车儿从通州回来,人人都莫名其妙,所以刘老爹有此一问。
士兵一听,满肚子牢骚一下子冒了出来,怨天怨地的道:“伯颜丞相突然从漠北辽东回兵,说是杀了反叛的那啥势都儿、乃颜、哈丹,北方的反贼平了,这是要南下灭汉哩!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筹措军粮也是应该的,只不早点告诉俺们长官,早晓得就不把粮食从通州运进官仓嘛!现在倒好,前几天才从通州运进官仓十五万担粮食,又要重新运回通州……唉,上官一句话,小兵跑断腿,每月几张废纸充军饷,老子真不想吃这份粮饷了!”
元朝继承蒙古帝国的制度,在初期根本没有军饷一说,蒙古武士们的武器、马匹、盔甲、被服和粮食都是自己筹备,地方征兵的奥鲁官只负责协助,然后以战胜之后屠城抢劫所得为军饷。
直到大元朝建立,昔日的敌国成为它的领土,敌国百姓成为大元朝的二等、三等、四等奴隶,直接抢劫变得不大可能了,才制定了军饷制度,但这份军饷自然很低,轮到三四等的汉人、南人士兵,就更加低得可怜了。
民夫们见他抱怨,胆子也大了,有人就陪着笑脸道:“军爷,您还有份粮饷,咱们大冷天的,被甲生老爷(元代保甲制度,二十户一甲,设甲生)从家里捉出来,吃的喝的都是自家带出来,和您一比,不是天上地下了么?”
士兵一听,顿觉自己虽然辛苦,比这些民夫又好得多了,脸上也就欣欣然有得色。
正巧,此时两个栗色头发、眼窝身陷、长着鹰钩鼻子的色目人,从摊子前面走过,这里摆摊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