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汉语四级考试(1 / 5)
琉球大汉皇宫新落成的炎黄盛德殿,重檐九脊歇山顶,朱红圆柱粗到两人合抱,每根柱子都盘着五爪金龙,顶上金黄色琉璃瓦映照着东南海上的强烈日光,把光辉洒向大汉疆域的每一寸土地。
汉白玉的九重丹陛,两旁对对铜鹤腹中燃着兽香,青烟缭绕整座大殿,仿佛霄汉之上的神宫仙阙,令人身处其间,不由自主的生出敬畏之心。
这就是大汉帝国的心脏,皇帝亲御寰宇,统六合而制八荒的朝堂所在。
“吾皇圣明!早就应该改变华夷政策了!”朝会上,法部长文天祥非常高兴的看到皇帝在通往三代圣王的道路上前进,“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百姓尽为皇帝子民,自不宜以华裔之别而舍弃。”
李鹤轩身为情报司长,主管对外情报工作,虐杀了不知多少夷狄之人。和相信人性本善的文天祥不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论者,宋末的翻版马基雅维利。刚刚他听皇帝提了个话头,似乎要把对异族的压制政策转变为一视同仁,这怎么行?
“非也非也,圣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食饮不同、言语不通,是以圣王禽兽畜之。”
李鹤轩强调了华裔之间的区别,文天祥早已智珠在握,微微笑道:“华夏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华夏则华夏之。以华变夷,有何不可?”
以华变夷是孟子思想,即以中华先进的文明文化制度,施加于四夷,把四夷纳入华夏的范畴——用七百年后的话说,就是“同化”。
事实上,先进文明对落后民族的同化作用,从孟子时代到满清末年,两千多年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拒绝以华变夷的民族,如匈奴、羯、丁零、柔然等,或者败退万里,或者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不管李鹤轩怎样强调华夷之辨,文天祥只要抓住华夏文明远远先进于四夷,就立于不败之地。李鹤轩强调现在的文化差距,文天祥则指明了将来必然是华夏同化四夷,而绝非四夷同化华夏——任谁都得承认华夏文明远比四夷先进,连苍天之下的骄子、蒙古大汗忽必烈也行汉制、用汉礼,就算中原沉沦异族,华夏儿女也拥有文化上的绝对优越。
李鹤轩沉默了,不管生疏的四书五经还是熟悉的帝王之术,都没有可以反驳文天祥的,他只能最后提出:“昨天还作为敌人严密防范,今天就要授予公民权,和大汉子民享受同等对待,这个非但我想不通,恐怕全琉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