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信用货币(1 / 4)
冬季,一场雨下来,台湾岛上的气温显着降低,街上撑着油纸伞的行人,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温暖,乍逢降温还有点不适应,一个个缩着脖子,年轻人披上了夹袄,年纪大点的则穿上鹿皮袄子。所幸汉国琉球城的街道,俱是平坦整洁的三合土压成,街道两边又有排水系统,街面上不积雨水,连着下了两天的雨,走路也不担心踩到水坑,若是其他地方,嘿,烂泥能没过膝盖去。
叮当、叮当,四轮马车飞驰,一路响着铃铛提醒路人避让。楚风宁都大捷,缴获六千战马,分一千匹给文天祥,自己捡好的挑了两千匹,剩下三千匹都给了陈淑桢。两千战马运到琉球,又捡好的挑了一千军用,另外的全低价卖到民间,这些蒙古马可比阿拉伯马好伺候多了,耐粗饲,吃点草再随便撒两把杂粮就能养得活蹦乱跳,正适合做畜力。
除了私人马车、货马车,郑发子郑大官人还做了一种“公共马车”,在普通车厢左右壁上各钉一长条板凳,就能坐下十个人,沿着北自钢铁厂,经琉球城到南边盐场的固定路线行驶,沿途分八个站,每坐一站只要一文钱,也就是说从琉球城最南边的盐场到最北边的钢铁厂,二十多里地坐全程也只要八文钱——只当两枚鸡蛋的价。
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听说是汉王出钱补贴了的,着实是个惠民的善政,沿途居民出行就方便多了,工人、学生、中小官吏每天上班上学都坐这车。
汉国兵部兵役局副局长宋文昭就坐在一辆这样的马车上,他每月的工资,还养不起私人马车,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公共马车。突然接到汉王传召,他乘上马车,匆匆赶往王府。
传召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前天那份奏折?可那是老同学骆醒忠、于孟华执的笔,自己在后面附个名字,要传召也该是他两个嘛!宋文昭搜肠刮肚的想半天,抓不着头绪。
外面天气骤冷,汉王府中却是温暖如春。
新鲜出炉的硬币,摸上去还有点硌手,楚风慢慢把玩着东方史上第一套冲压硬币。
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的翻模铸币法,铸出的钱币精美绝伦,与汉五铢同时代的罗马金币,七歪八扭的,放中国绝对是残次品。无他,古欧洲的冲压铸币是做好上下钢模,把金银放在中间,拿锤子砸,这样压出的钱币效果可想而知。
有了冲压机就不同了,用来铸币的金属板放到机器上,上下钢模一压就从板子上咬下块圆币,钢模上带着的花纹,也就留在了钱币上。这样做出的硬币,花纹可以做得很细致,和二十世纪的硬币相差无几,没有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