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下北进(3 / 6)
在肖天健的治理之下,大中朝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放眼天下真没有什么敌手了。
就连蒙古诸部,在这些年来,也变得老实消停了下来,被大中朝压制的服服帖帖,使得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开始朝着漠北发展,一个接着一个不肯降服的蒙古部落,在大中军西北军和辽东军的夹击下,灰飞烟灭,让蒙古诸部,彻底的认识到,他们除了老老实实臣服在大中朝的统治之下,再也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
而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以及大捷的消息,在中华月报上被刊发出来之后,也使得肖天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郑森手扶着船舷,极目朝着大海的远处望去,入目的除了蔚蓝的大海之外,便是片片帆影。
在他的脚下,是一条由旅顺造船厂年初刚刚交付海军使用的五桅大型改良型盖伦船,这艘船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吨,超出了目前所有海军的船只,跃升为大中朝眼下最大的战船。
这条船也是仿西式的盖伦船船型,在建造上,除了应用了大量密集的肋骨之外,造船厂考虑到这条船是作为纯战斗舰使用,不用考虑船只的内部空间和装载量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船只的抗沉性,所以在底舱之中也就是吃水线一下的舱室,使用了中式的水密隔舱技术,使得这条船的抗沉性能超出了普通西式盖伦船许多,但是同时在中间和上层甲板,还是采用了通甲板,这样就不影响战船上船舷炮的布置。
而且这条船的长宽比也被刻意的拉长,比起原来的盖伦船的船型,更为修长,船尾也是方形的,这样便更利于高速航行,使得在同样的帆面积的情况下,航速更快。
还有就是此船采取了可升降双舵布置,大大加强了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可操纵性和安全性,即便是一个船舵受损,船只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可操纵性,不会丧失机动能力。
此船更是采用了五桅布置,使得船上的船帆面积更大,虽然受风效率有所降低,但是整体上却还是提高了风帆动力性能,使得这条船航速超出了其它盖伦船不少。
这条船船身是用一千五百棵产自辽东的栎木所造,船板厚度达到了一尺有余,异常的坚固耐用,虽然可能还比不上欧洲的橡木那么坚硬,但是也相当的不错了。
在武器配置上,这条船左右两舷,上下两层甲板一共布置了八十门火炮,其中下层甲板安排的是三十六磅重型加农炮,上层甲板上布置的是二十四磅加农炮,在船首和船尾,另外还布置有数门轻型火炮,船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