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国债(3 / 4)
入要多的多,这也为大中朝最初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肖天健下旨,取消了土地特权,以摊丁入亩以及一条鞭法的形式,取消了所有阶层有关土地的特权,不管是谁,哪怕是今后的大中皇族,只要占据农田,便也需要按照税制,向官府缴纳田赋。
另外肖天健在和诸臣商议之后,为了避免以后还出现大量的土地兼并的情况,还力排众议,下旨推出了一个新法,那就是限制土地兼并,避免出现超大的地主阶层,将土地拥有量分成了几个等级,凡是拥有土地五百亩之内的人家,可按照正常的税赋缴纳田赋,五百亩以上到一千亩土地的人家,要额外缴纳一笔税赋,但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人家,便要缴纳更重的税赋。
如此一来,经过计算之后,拥有五百亩以内的田地的人家,一年劳作下来,刨去雇请帮工以及种子投入等支出之后,可以有相当不错的盈余,但是要是超出五百亩土地之后,就要加收税赋,刨去这一块多缴纳的税赋之后,一千亩以内的田地盈余收入,和五百亩之内的田赋收入基本持平,甚至可能还会低一些,要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话,那么加收的税赋便会更高,结果算下来之后,收入将会更低,甚至于收支持平,一点钱也赚不到。
如此一来,以后假如有人想要占更多的耕地的话,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土地越多,相反收入可能越低,甚至于达到入不敷出的境地,这么一来,今后便不会再有人想方设法的去圈占土地了。
另外各地官府还留下一大批公田,作为土地流转之用,这也为大中朝官府今后发展工商业经济预留出了可以回环的余地,省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之后,官府想要开办工厂没有土地可用。
地主阶层虽然对此肯定会有不满,但是在先期大中朝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压制之下,他们也不能闹出太大的麻烦,另外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地主家都积累有相当的资财,这些闲钱,他们今后没地方用了,拿去买土地肯定不划算,这些钱即便是为了保值,今后也要想办法找一个出处,最好的出路有两个,一个就是存入银行,拿利息,二就是投资经商,抑或是开办工坊。
肖天健还给户部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户部现在不是缺钱吗?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眼下财政收入还很低,原来通过抄没所得的钱也不够折腾多长时间,那么户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候,以大中朝国家的名义,向社会推出国债!
国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债,以国家信誉为保证,向民间募集资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