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山海关之役1(3 / 4)
从开模到铸造乃至是最后的钻膛,需要很长时间不说,而且废品率很高,所以建奴一方这么多年来,真正铸成的红衣大炮数量并不是很多,这一次建奴南下,可以说把能拉来的红衣大炮基本上都带了出来。
单单是为了运送和伺候这些红衣大炮,建奴便动用了数千包衣奴和上千匹骡马,来拖拽这些大炮,每一门大炮,几乎都要上百人来照顾,才能将它们运送到这里,参加这次大战。
可是很不幸它们这次遇上的不是明军,而是比他们更会玩儿大炮的大中军,要知道肖天健从很早就极为重视大炮的应用,他刚刚占领阳城县的之后,便利用高肃这个洋鬼子铸炮师,开始为大中军铸炮。
这么多年来,在众多刑天军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大中军的铸炮早已实现了各种口径的红夷大炮的铸造,而且在肖天健的“创造”之下,刑天军从很早的时候,便弃用了容易造成气孔以及一炮一范的泥范铸炮法,改用了更加先进的铁范铸炮,使得大中军的火炮铸造,不管是速度还是质量,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这两年来,更是随着炼钢能力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了尝试着使用钢来铸造更加轻便坚固的钢炮。
再加上刑天军早已形成了系统的炮兵培训机制,在军中的炮兵之中推广了炮表、粒状黑火药和整装药包,另外肖天健还忙里偷闲,亲自主持“设计”了近似于后世拿破仑大炮的炮架和弹药车,使得大中军的大炮在运输上和布放上,比起建奴眼下的红衣大炮都要便捷许多。
所以别看大中军的大炮重量和口径没有建奴的红夷大炮大,但是威力和射程上并不比建奴的红夷大炮差到哪儿去,而发射的精度上,就更是远超过了建奴更多了。
这一次肖天健三路大军北伐,三路大军之中都装备了不少大炮,其中虽然大部分是营属三磅轻炮,但是六磅八磅这两种中型炮的数量三路军加在一起,起码也有一百多门,至于十二磅重型野战炮,这三路大军也装备了不下三十门之多,这也是大中军北伐一路上攻城略地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保证之一。
现如今建奴虽然火炮实力大增,可是碰上了比他们更会玩儿炮的大中军,建奴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虽然建奴的重型红夷大炮看似更威风更重一些,可是他们的这种红衣大炮充其量只能算是攻城炮,根本不适合在野战之中使用。
而大中军眼下也根本不是造不出更重的二十四磅的重型红夷大炮,而是考虑到这种重型大炮运输起来,在眼下这种靠着人力畜力的运输能力之下,再重一些的大炮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