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艰难的抉择(3 / 4)
镇之后,也收拢了一批杨国柱和唐通手下的溃兵,稍稍增强了一些兵力,但是这些兵将大多都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就无法和建奴大军相抗。
就在杨国柱和唐通兵败之后不久,吴襄又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刑天军的左路军被京营大将周遇吉放过了居庸关,长驱直入绕过了京师,进抵到了他背后的蓟州镇境内,虽然没有攻打蓟州城,但是却等于是把一把刀又抵在了他的腰窝上面,使其现如今腹背受敌,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的吴襄走入到了一个历史上他儿子才面临的怪圈之中,关外是汹涌而至的建奴大军,想要破关而入,关内他的背后则是大明的死敌刑天军,对山海关同样是虎视眈眈。
在宁远城被破之后,建奴奴酋皇太极便令多尔衮为先锋,督帅近八万建奴大军先行兵抵山海关之外,派出了信使入关,以皇太极亲笔信交给了吴襄,劝吴襄开关献降,归顺他们大清国,皇太极甚至不惜与封吴襄为王,试图打动吴襄令吴襄投降于他。
而另一方面吴襄提前还收到了卢象升的一封亲笔信,心中卢象升言辞恳切的力劝吴襄要死守山海关,并在信中力陈山海关对于汉人的重要性,劝吴襄要以大局为重,放下与大中国的旧怨,最好率军归降大中军,和大中军合兵一处共御建奴于关外,拯救大汉民族于危难之中,这封信写的是言辞恳切,卢象升可谓是将能说的话都在信中写了出来,甚至于以他的人头来保证,只要吴襄投降,今后大中朝入主京师之后,可确保吴襄的家财和家人的安全,确保他吴襄今后的荣华富贵,只要他这个时候投降大中军抑或是领兵死守山海关,那么他便是大汉民族的民族英雄!
吴襄拿着这两封劝降信,实在是难受的要死,一方面是控制了整个辽东诸部,并且拥兵二十余万的建奴大军,兵锋直指他坐镇的山海关,另一方面则是已经控制了大半个中国的大中朝,现如今大明反倒不是他考虑效忠的问题了,他只能在这两个势力之间,择其一投靠。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决断的事情,对比两方的实力,建奴和肖天健的实力似乎应该说是不相上下,对比人马,建奴和肖天健似乎兵力也差不多,当然这个时候显然是建奴方面兵力更强一些,对他的威胁也更大一些,不过隐藏的实力方面,肖天健控制的人力物力乃至是总兵力,都要比建奴要强一些。
从战力上来说,两方都是他惹不起的人物,建奴起兵之后,从野猪皮一代开始,到现在的皇太极一代,两代人纵横关外已经数十年,这数十年间,他们两代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