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粮荒(3 / 4)
,其余的那些垣曲县的官吏们哪儿还肯留在这块死地呀!于是乎一窝蜂的也都纷纷弃城而逃,结果本来肖天健还无意强攻垣曲县城,却白白的得了一个城池。
不过这一次肖天健没有像上次拆毁阳城县城那样,把垣曲县城也给拆掉,而是令阎重喜派了一哨兵将,将垣曲县城给接管了下来,并且令付德明在垣曲县城搭建起了一个专管民政的班子,将垣曲县一带的事情给管了起来。
所以现在刑天军已经初步出现了文武两班人各自负责一块的情况,之所以他要这么安排,就是因为他觉得,军人就要纯粹一些,不要太多的去干预民政之事,而且这帮军将们大多都是大老粗,打打杀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处理起民务的时候,却粗枝大叶办法粗暴,有时候好事也会被他们办成坏事,如此一来,肖天健在率部抵达了山西之后,便渐渐的开始刻意的将军务、民务分开,部将们专门主军,而民务之事让付德明拉起一帮人手承接了过去,如此一来使得许多事情进展也就更迅速了一些。
现如今刑天军的民务官比起去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刚到此地的时候,当地的读书人对他们是很抵触的,而且也瞧不起他们这种揭竿造反之人,虽然刑天军有心求才,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却宁可敬而远之,也不愿跟刑天军做事。
但是朝廷养士是不假,但是这也要看都养什么人了,天下读书人眼下多的是,可是许多读书人这辈子也不见得能考得上一个秀才,在这个时代考秀才是最基本的一个门槛,比起后世考大学的入选率还要低的多,过不了这个门槛的话,那么即便你读书读到死,还是个白身,丝毫享受不到读书人的优待,说什么都是白搭,所以当进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许多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连自己的生计也已经无法维持了,于是乎吃饭便成了大问题。
一些读书人是瞧不起像起义军这样的人物,但是何乃在理想面前,肚子的问题才更重要,所谓的风骨在饥饿面前,早已经什么都不算了,总是要先吃上饭活下去才能再说理想不理想的事情,而当地的一些读书人经过这一年多来,刑天军在阳城一带的发展,也渐渐的看出了刑天军的和普通流贼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也发现了官府似乎拿刑天军没有办法,于是一些人便放下了身价,趁着刑天军也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的机会,便投入到了肖天健的手下,开始为刑天军做起了事情,至于是不是贼身,现在他们已经顾不上了,而且刑天军对于他们这些人开出的待遇也相当不错,起码养活他们是没有一点问题。
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