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难民潮(2 / 3)
许多村落都已经是人去屋空,破败不堪了。
刑天军初来乍到,既然想要以此地为他们的根据地,那么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将会非常之多,短时间之内便让肖天健有得忙了。
东冶镇之所以会带有一个冶字,就是因为这里出产铁矿,很早之前,这里官府便专门设有冶铁监,在此专门建有冶炉炼铁,所以才有了这东冶镇。
而到了明代之后,朝廷便放开了采矿也冶炼业,准予民间人士进行采矿和冶炼,官府只负责抽税,如此一来,使得明代中国的冶炼业发展很快,但是整体上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大明主要的产铁地移到了南方的江西、湖广以及广东一带,北方主要的产铁地则在北京东部的遵化一带。
对于阳城的东冶镇来说,这里的铁矿规模很小,基本上引不起朝廷的重视,早期只有民间一些人在这里采矿炼铁,逐渐的形成了以东冶镇为中心的一个小型的冶铁聚集区,不过比起大的产铁之地,这里的规模算不上什么,所以也不怎么受人重视。
赵大同占据了这一带之后,逐步的控制住了当地的一些采矿点,将那些原本在这一带冶铁的有钱人逼离了此地,控制住了这一带的冶铁业,如此一来,赵大同很大的一部分财源,便来自于当地的铁矿,也使得赵大同在阳城当地成为了最有实力的一路杆子,连阳城县官府方面也只能对他睁只眼闭只眼。
很大程度上,赵大同能养活千多名为他卖命的手下,可以说跟他控制了这一带的铁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赵大同这一次只是为了给肖屠户帮个忙,对付刑天军,居然被刑天军一战灭之,顿时东冶镇一带便出现了势力的真空。
而肖天健之所以会千里转进,从陕西西面的陇州,一路上带着这么多手下,风餐露宿、饱经风霜来到这里,其实就是听了李凌风的话之后,得知了阳城县一带既产煤又产铁,这才让他最终敲定选择了先到阳城一带立足,煤倒是还好说,肖天健最看重的却正是这里的铁矿,一支军队想要强大的话,除了要有人之外,还要有控制的资源,打仗眼下最离不开的除了人,就是武器了,而如果他占据的根据地没有铁的话,紧靠着种田,解决温饱可以,但是如何解决兵将的装备问题就麻烦大了。
所以既然选择根据地,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问题,阳城县最终入选,也正是因为这里的资源,有了铁之后,以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再加上阳城县当地的地形,很利于他们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和官府进行周旋,所以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