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异象(2 / 7)
南进攻。结果甲国很快丢失了半壁河山,全国君臣被俘。只有一个庶出的王子逃到南方,让剩余的大臣拥立为新皇帝。”
“这个徽宗可真愚蠢!”赵祯说道。
愚蠢?你的孙子辈做过还不是一次,连续两次引虎驱狼,第一次丢了一半河山,第二次整个灭亡。
“但这个甲国出现了一个奇世大将,叫岳飞。带着军队与丙国大军作战,每战必胜。丙国首领哀叹,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可这时甲国有一个宰相叫秦桧,一心想要苟和,就在背后一个劲地说岳飞的坏话。渐渐地皇帝就对岳飞猜疑起来。岳飞在甲国京城面前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丙国上下所有君臣都惊慌失措,准备将旧帝交给甲国,退回北方。就在这时候,朝廷突然连下十二道圣旨,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听到这里,赵祯叹息一声。石坚没有说原因,可赵祯知道。新皇帝怕岳飞将老皇帝带回来,对自己帝位不利。不但讲这个昏庸的新皇帝,就是当时他的父皇也差一点,听了谗言,将自己杀害。自己的父皇算是在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比较仁慈的吧。
想到原因,他感到一阵迷茫。
“岳飞知道事不可违,只好黯淡回朝。可就是这样,秦桧并没有放弃陷害岳飞,在他挑唆之下,新皇帝终于向岳飞下了毒手。将岳飞以谋反罪陷害,斩于风波亭。另一个大将问秦桧为什么这样做,秦桧答道,莫须有!”
实际上古人写文章不作标点符号。历来对这三个字理解是也许有,恐怕有。实际是莫须有?难道没有吗?
石坚没有用疑问的语气诉说,而用了一种很激烈的语气陈述这段故事,也为莫须有定了义。
说完了故事,石坚又不说话了。可那意思明显告诉赵祯,这位秦桧大人说了莫须有,你说了不能查,两者异曲同工。
赵祯听了石坚的话,都快要哭了,今天石坚是无论如何都要追究这件事。他也没有别的话好说。还是说:“石爱卿,这件案子真不能查,不是朕想做昏君,真的很为难。”
石坚脸色开始阴沉下来。难道事情与他所想象的那样不一样?不是吕夷简指使的。而是杨太后指使的,最后赵祯为了顾全孝名,才无法还郭氏一个公道,这件案件也没有让大臣审问?
这也是唯一能解释历史,还是现在赵祯在这件谋杀案上奇怪的表现。
如果那样自己这一切岂不是白布置了,反而让吕夷简再次进入中枢,为平安的政局带来的无数的变数?
再说自己还间接地造成了一条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