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借端(2 / 9)
,不要说是出人头地,就是以后写的字也难以保证质量。就如科考,不要求字写得象王颜,最少得让考官感到整洁吧。
然后又看了一下黑板上写的《硕鼠》,他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教他们《千字文》?”
“先父已经教过了。”
石坚听到先父二字,才又一次注意到她戴的白孝。想要询问,可看到小姑娘眼中的警惕神情,没有问。也许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教书先生被迫害了,今天晚上住下客栈时再慢慢盘查。
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姑娘接过了父亲的职责,教导孩子。可这些孩子能学习多长时间?这是去年年末才发动的,这个老先生最多来这个地方半年多时间就不错了。一本《千字文》这些孩子全掌握了?难道全成了天才不成?
至少现在这些小孩子学《诗经》还早,也不能学。想想《诗经》里有多少描述男女情爱的内容?在石坚映像里小孩子应当先学习《百家姓》、《千字文》,然后学习《论语》《孟子》。不过也不能怪这个小姑娘,没有教学经验,恐怕两个字还是跟着她父亲学的。最搞笑的是石坚小时候在和州,他为了验证自己的见解,四处游学,跑到一些私熟里向一些老秀才们讨教。
这些老秀才好了,为了卖弄他们的本事,开始上《尚书》,曰若稽古帝尧,日放勋,钦、明、文、思、安定,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几十句话念出后,那一群小孩子将眼睛瞪得老大,就象听天书一样。
这个依姑娘隐隐感到石坚身上有一种威压,可也感到了石坚身上流露出来的那个儒雅之气。她嚅嚅不知道怎么回答。没有办法,自己老父亲考了几十年,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中。最后朝廷圣旨之下,老父亲带着母亲,还有弟弟一起来到了南方。现在母亲不适应这里炎热的天气,生了病,父亲去世了。她接过父亲的工作,目标是为了养家糊口。她知道怎样教孩子?
石坚温和地说道:“麻烦姑娘帮我拿一支笔来。”
他是想到中国古时候三本启蒙读物,《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百家姓》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其余不以人口实际数量计算,而纯是以念读顺口排列的。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好记。《千字文》是粱武帝命令周兴嗣编撰的,这本书影响也很大,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这里的玄黄就是指《千字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