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飞升(2 / 7)
奇一下,出自你的手,有什么?
石坚好笑,说:“你不要比划了,如果喜欢,我将它送给你。”
“多谢多谢,”这一下欧阳修乐得合不拢嘴了。
“但是你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
既然送给自己了,那以后有的是时间观摩书法,现在看内容吧。敢情到现在他还没有注意内容究竟写的是什么。
看了看,写得很好啊,这篇文章主要讲用刑要宽厚,这也符合现在宋朝立国的思想,但石坚写出来,是两回事,他对待一些犯下重案的人,处罚可是很严厉的。看了下,茫然不解,刚才就看过了,可与人种问题有什么牵连。
看到他茫然的样子,石坚忽然想起来,就象那些老儒不敢怀疑〈大学〉一样,欧阳修现在还没有成为大家之前,对自己也不敢产生怀疑。他提醒道:“看看其中引用的典故,可有不对的地方?”
其实这篇文章,就是苏东坡科考时写的应试作。而主考官就是欧阳修与梅尧臣,两人看了后很赏识,可因为不知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出处,抑置为第二。
后来苏东坡考中进士后拜谒欧梅二人,两个人就问他,这句话的出处。苏东坡大笑说:“想当然耳。”将苏梅二人噎死。也许两个人还庆幸,幸好因为这个原因将你放在第二们,否则我们就要让你摆了一个大乌龙。
但清朝垄玮说:“〈王制〉,大司寇以狱之成告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王,王三又,然后制刑。〈周礼〉又载,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苏东坡杀之三,宥之三,本此。盖主司一时失忆,东坡不便显证,只以想当耳答之。”
石坚前世就这个论点曾经作体无完肤的批判,说中国喜欢造神。首先,王制就是周礼中的一篇,垄将他们分开,混淆视听,这两句话本来都出自于王制。再说王制本来是讲周,与尧皋有什么关系?就不要说王制还有可能不是出自孔子之手写的,有可能都是秦汉人编篡的。这是垄因为喜欢苏东坡,在为苏东坡改说。
石坚还说过,当然不是梅欧二人忘记了,苏东坡想给他们面子,所以用想当然耳掩饰,将罪过留给自己。梅苏二人知不知道这典故,石坚不敢断言。但苏东坡一定忘记了!其实〈王制〉中这一段话也是用来说明用刑一定要慎重。所以立狱断案反复再三。如果苏东坡用了这个典故,说不定当时名列第一,也不一定。(这是我的想法,如果有其他见解,多多包含,仅供参考)
不能说欧阳修没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