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请罪(2 / 6)
朝打算以文立国,因此对这些典籍十分看重,也抢救了一批,就包括石坚历来写的字。
石坚还在奇怪。这有什么好看的,那时候自己写的字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只是因为他那时岁数很小,才让天下人震惊。如果换成现在,都没有欧阳修写得好(欧阳修也是宋朝一个书法大家)。
赵祯再次将折子打开,指着百寿图上的一个字,石坚一看明白了。这是蔡襄写的。后世所称苏黄米蔡,前三者没有争议,独有后来的蔡争议不小。有人说这个蔡应当指蔡京,因为蔡襄的字虽然行云流水一般,看上去也提淳淡婉美,如春风吹面,让人充满温暖。可自宋朝中期就开始争议了,在前期蔡君谟的字舆为宋朝第一。后来苏东坡就说:“仆以君谟当世第一,而论者不然。”
米芾直接说:“蔡襄(狂人就不一样,直呼其名)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名花。”黄庭坚也说:“君谟书如蔡琰胡茄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
主要蔡襄在追求风流韵趣时,没有把握好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尺度,过于阴柔了一点。因此有人说是蔡京,当然这个大奸臣字写得清秀明快,颇有妙趣。而且从年龄上,也正好与排名符合。但事实蔡襄书法作品全面著称,行,草都有成就,而且还是宋朝尚意书风的奠基人,重振了宋初书法靡弱的局面。而京崇尚复古,可用笔不太周到厚重,书法单薄不丰富。
不过襄说也不是没有市场,京说也不是妄言。因此石坚猜测这个蔡应当指蔡襄与蔡京俩人。那么这样也不能解释,那不是四大家,是五大家了。
现在这封折子就是蔡襄写的。当时石坚写的百寿图中也有了蔡体,现在因为蔡襄还很年轻,字体还没有成熟,与石坚百寿图上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并不比石坚写得好到哪里去(这时候蔡襄才虚二十一,前年考中进士的,担任一个馆阁校勘,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不然不可能到现在他的字才进入赵祯的视野了)。当然,不可能有人非要拿一个人来与石坚相比,这个要求太过份了。
虽然在蔡襄现在还没有自成一家之前,但这个字写得已经很好了。如果要评比,现在石坚在书法稳居第一,欧阳修与蔡襄两个人就要尾随其后,其他人望尘莫及。要比,现在只有集贤殿校理苏舜钦苏子美或可以与年轻时的蔡襄相比。在历史上终其一生,赵祯对蔡襄写的字很喜欢,但并没有象宋徽宗那样,因为蔡襄字写得好,就对蔡襄言听计从。这是昏君与明君的区别。爱好是爱好,正事是正事,这要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