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触天(2 / 6)
而卒的。
对于这段历史,石坚并不是很清楚,因为他前世根本就没有重视过这个人。可是他警慧过人,博习诸书,详练朝廷典故,临事敏决,因此虽然同样年青,还是稳步升迁。
石坚在心里又想起赵蓉的话,才与德之间何去何从?其实也不怕这些小人,只要主上支持,这些小人乖巧得很,就是象夏竦都在向石坚伸橄榄枝。只是他看事情更长远,不象这个李淑,难道看不出来,刘娥没有几天好活了嘛?
李淑又道:“此其一也。”
就这一下子,罗列了四条罪名,改旨,逾制,结党,慢主,甚至还有图谋不诡的罪名在里面,这才其一也?
“石大人深受先帝与太后,以及皇上宠信爱护,石大人自当鞠躬尽瘁,报效朝廷,诗曰,蔼蔼王多吉人,维君之使,维君之命(出于《卷阿》,王的身边有许多贤士,都供王使唤命令)然石大人何行?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出于《先进》,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他为善人,可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石大人在陕西时,朝廷官员变动,这是自然,自宋立国以来,有几人在本位上居于长久?然石大人言草民累了,让太后名声扫地。复至大洋岛,既知交子之祸,朝廷数次下旨询问。人不知其踪也,臣不知石大人何来权利,离大洋岛而至江宁乎?然留三策,使名声复凌架于朝廷之上。是得其小,失其大也,既知有变,何不将变掐于将燃未燃之时?”
这句话说得更恶毒,虽然你也做了许多事情,可是前后两个皇上加太后对你这么好,报效君主就是应当的。可我怀疑你是真报效还是假报效?且不谈你逾制跑到江宁,就说交子,你不是不知道祸害,为什么你不返到京城进谏?将祸事掐灭了,那时就是有人造反,也因为朝廷有了钱,反势也不会有这么大。而且别人没有这本事,可是你有这本事。这是想办法把朝廷名声搞臭,来显映朝廷的无能,和离不开你。更不谈,朝廷更调官员是正常的事,可你来个草民累了,让太后丢脸。
这一条罪名落实了的话,就可以立即将石坚拉出去推斩了。
这回一班直臣可真有些急了。
薛奎说道:“李校书,当年西北那次朝廷的调动确实有失偏颇,特别是换去了夏大人后,不但十几万士兵战死,还连累了几万民夫残死,还有曹将军。这件事已经盖棺定论,李校书怎么又将此事翻了出来。”
那是朝廷一件丑事。别以为用这个就攻击了石坚。
蔡齐更是说道:“交子之事,石坚已经上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