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三个问题(5 / 8)
避让三分,贷给他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严重不良爱好者不贷,如喜欢嫖娼、赌博,多少钱下去也是一个无底洞。非正常困难者不贷,明明家中没有困难,却要跑来编造一套理由,说自己有困难,将钱放了高利贷,谋取其中的差价,或者其他事例。同时为了避免无赖不还,制订了一条制度,就是银行有权对贷款到期,家中有钱不还者,没收其财产。
这些条例也大多数是吕夷简带着大臣制订的。石坚看后也无话可说。人家吕夷简也不真是一无是处,当然如果没有本事,也不会让石坚看中。
这种性质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些内似。但王安石的青苗法做得更彻底,特别用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剥夺了大量商人的利益。再向百姓放贷,使百姓不受高利贷的剥削,百姓受福,朝廷得利。
可为什么失败?一时各种势力,特别宋朝许多商人本身就是大家族,有许多人家都有官员,他们的利益受损。二是执行的是官员,能会操作出来什么好结果,大量的贪污。结果朝廷的利益没有得到,百姓还因为下面官员的各种变向的操作,受损。所以司马光说,青苗之法,人们负债,官府无得。
其实石坚当时回想这段历史时,他就考虑过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能参预买卖,招惑太多反对,反而钱进了硕鼠的口袋。而现在有可能妨碍了一些高利贷商人。但问题不严重。因为现在即使银行也在放贷,但需要的钱缺口太大,因此还有向私人借款。当然想获得那种利滚利,就不谈了。二是这种借贷可以说十有二三归还不了。特别是那些生了重病的家庭,如贺媛的幼年,到哪里还去?这是一种人道行为。连那些商人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反对。但一旦这种思想观念落实下去。以后借款就会成为主流,成为农民或者商人救急的主要门路,也将那种残暴的利滚利高利贷消失于历史。这是一种徐而渐进的过程。
但这次天理教叛乱,为什么有许多百姓参加。石坚问过许多叛军原因。有一条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家中遇到急事时,向银行求助。可银行的官员并没有答应。实际上石坚也翻看了银行的帐目,没有看到几家银行有向贫民放过贷款的项目。
如果不是这些百姓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被天理教收买。事实上朝廷是好心的,这一点就是石坚不主持朝政,也知道国家每年拿出许多钱来,安抚灾民,赡养老寡。这一点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做到。
石坚将这事情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