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开始钉(3 / 8)
个公道。
其实后来商殃的命运,与其说他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还有惠文王赵驷(《大秦帝国》剧中误称其为嬴驷)的老师被他施割鼻之刑,于是惠文王即位将他裂杀。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军功爵制度,得罪了太多的贵族造成的。而与石坚最不赞成的凿顶等酷刑无关。其实史书也不得不记载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但知道就是,别说他好话。
石坚看到范仲淹神色,笑笑,不但范仲淹,就是他自己也不敢提。他继续说道:“其实法家也好,儒家也罢,都是想百姓好,国家强大。其实无所谓什么道,王帝霸的,连自己也保不住,谈什么王道帝道?”
范仲淹一听,也是莞尔一笑。这倒也是。如果说石坚才掀风鼓浪,做了多少变革,明里明的,暗里暗的,但他总能把握着最佳的时机,要么就隐忍不发。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时机不成熟,那不叫革新,是叫添乱。他得罪的人比商鞅得罪的人还要多,但让人家心服口服。而不象商鞅那样硬做。估计着这个什么帝道王道也是忽悠秦孝王的。
“其实说到底,一个国家的治理,以教为主,以法为辅。不对百姓教化,明白仁义礼耻,一味施用酷法,难免有秦隋之乱。但让百姓学会仁义礼耻,必须得让他们饭吃饱,衣服穿暖。所以管仲说,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百姓连家里的人都吃不上饭,衣服都没有的穿,怎么能安心守法?”
虽然石坚的话已经远离儒家的范畴,可范仲淹还是点头。就象隋末,不是老百姓想造反,逼上梁山了。当然,也没有逼上梁山这个词语。而且梁山那帮好汉估计多半是不法之徒,与逼字也无关系。倒是李自成黄巢之流逼得多一点。
“但是如果不以法来为辅,民慢怠法律,轻易犯罪,以强凌弱,以壮欺老幼,多出不法之徒。或者说句让朝中那些老先生们不中听的话,老百姓有几个人能听懂《论语》《孟子》,或者再让他们听一段《尚书》。不,听懂了还不行,还要让他们记下来,还要明白意思。”
范仲淹听罢大笑。如果这样,他们都可以考科考了。
“因此要辅以律法。但要注意分寸,别让酷刑迷惑了眼睛,还是以感化为主,让他们有一个好日子过,那么百姓也就安份下来。所以一个国家说到底,国安民富兵强,君贤臣明,有进取心,这就是王者之道。”
范仲淹点头,但是苦笑,这样的模式,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