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石大人在此(3 / 6)
读到此处,都为之叹息。可惜这样的军事专家级别的人才,朝廷却笑他迂阔,不为所用。后来他只好在郁闷中留下一本长达十五卷的《兵书》死去。
所以石坚让他主持此事。
还有一个少年人,说起来这个人更奇怪,他的伯父赵稹与石坚水火不相容。当然赵稹这个人的人品真的很差劲,那一次用天理教攻击石坚的航海,以及江南商人,让石坚说了他都忘记了自己的祖宗。这件事后来被人当作笑谈来说。
不过就在这时,他的这个侄子赵师旦说要求见石坚。石坚本来不想见他,可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史书上在侬智高作乱时的三烈士,苏缄,孔宗旦,还有这个赵师旦。当然那时候赵师旦已经四十多岁了。这几个宁死不降不逃。特别是这个赵师旦,虽然还是顶替这个赵稹才做到官的,但担任官员时名声极佳,后来知康州时,恰遇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那时侬智高势大,可他依然没有退却,让妻子带着官印离开,然后与敌人悍战。城破城中无一人逃跑,侬智高劝降,被赵师旦大骂。让侬杀害。死讯传来,他任过江山县的知县,百姓全部出其丧,哭祭声络绎数百里不绝。因此载入烈士传。
当然有人奇怪石坚为什么看人那么准,这还是他因为《宋史》写得不好,所以记得不是很清楚,否则还要挖出更多的人才。
于是让他进来。
这个小青年挺有意思,他说:“石公负天下人众望,奈何无王相之肚量,在朝廷争执不休,以至群臣嫉恨,排挤石公。石公贬,无意富贵,自不可惜,可天下却不幸矣。”
他意思是你为什么不学习王旦,肚量大,容人。别的大臣攻击你,你就攻击别人,招来了许多大臣仇恨。所以朝中那么多大臣对你攻击,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这是他少年人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大臣想要攻击他,而是太后需要这些大臣对他攻击。现在他已经使刘娥猜忌,再来个韬光养晦,与诸臣结好,那么他想做什么?真想做曹操王莽?因此刘娥不是希望他做这种人缘好的大臣,而是要做孤臣,也就是说他把所有大臣得罪光了那才好。可石坚也不能这么做。做孤臣?还有谁来响应他的变革?或者让他在前线时,在后面让小人来上一腿?
因此石坚最佳的办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以朝廷的角度来办事,来用人,俺也不刻意地结交人缘,在朝堂上树立势力。俺也不过份地得罪人,到处让人喊打。
不过在想到这个策略时,他就想到这个少年,他不想这个少年以后的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