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情为何物(上)(3 / 5)
省去也就是这两个钱,不如另找财路增加国家的收入。可是王安石一是变法中有许多漏洞,二是操作过急,三是又用了一批小人为帮手,四是他也没有找出更有效的挣钱方法,大多时候也不过将百姓的钱变成了朝廷的钱。最后变法,终于失败,反给宋朝留下党争这一大隐患。
石坚又说道:“或者用三句话形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没有了粮食,你看就象现在的西夏,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得吃,国家还能不灭亡吗?但为什么历代朝代都重视农业,一到灾荒之年,还会有许多从饿死,最后导致造反与起义。还是一句话,找出更多的适合各种地形种植的作物,提高粮食的产粮。这件事做出了贡献,远比我现在将陕西一路变得富裕还要重要。”(特别向袁隆平致礼,但求大师别太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将稻种技术传到南边的那些岛国上,呵呵)
说到这里,石坚有些得色地说:“其实我在和州少年时,那些个作为比现在打败西夏的意义不低些,只是这很难看出来功劳。”
范仲淹也是默然,现在天下许多田地都种上了棉花,可还没有发生过粮荒,石坚做的意义可不小。
石坚又说道:“无工不活,不要轻视这些作坊工人,他们才是带给国家最大收入的成员。没有他们,我们大宋种的棉花,就变不成各种棉布,那么农民少了收入,国家少了税收。而且纺织业只是工业的一个部分,还有其他产业陆继地为朝廷为百姓带来收入,这才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无商不活,这个不用我解释,你也知道。没有商人将这些作坊的产品卖出去,就是生产了,我们大宋也不能全部消化,到时候卖不掉,只有降价处理,压缩利润,作坊倒闭,工人失业,引起的灾难也不小。因此没有绝对的开源与节流。国家不节省,国库里就没有多余的钱。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者战争,后果不堪设想。象这几年的三国大战,西夏已经正式崩溃了,辽国也出现了经济紧张,可我们宋朝呢?”
确实这也是石坚佩服刘娥的地方。单论节省,刘娥那可是没得挑剔,石坚都认为后来的赵祯是不是受了刘娥的影响,才变成了历史最有名气的朴素皇帝。虽然这几战,使得朝廷的国库少了一大段,可对朝廷经济影响还不大。
但赵祯还写了信问石坚,你说打仗不需要国家多少钱,可朕怎么看到朝廷的钱少了这么多?象这样西夏灭了,朝廷国库里的钱也就要空了。石坚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我什么时候同意你们让夏竦出兵西夏的?如果没有那次出兵,朝廷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