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信任(4 / 5)
也在忧伤之下,一闪而过。
刘娥又说:“天见可怜,先皇一直将你看作半子,连老天也有人,终于让先帝在临崩前见到你一眼。”
提到真宗,石坚眼眶里又是湿润,他有些哽咽地说:“微臣不忠。让先帝挂念了那么久。”
刘娥说:“好孩子,你就不要自责了,要论忠心,这满朝的文武也没有一个有你忠心的。你看皇帝还经常用飞白书写你的正气歌。”
这时赵祯对向石坚说:“可惜朕自从石侍郎走了后,那几本《格物学》没有教导,就没有再读了。朕想如果朕也学会了上面的知识,也会和石侍郎一样做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吧?”
石坚突然正色地说:“圣上可百事不需要会做,只要会做一个皇帝就行了。”
刘娥听了连声说好。
赵祯却疑惑起来,问:“怎样才能叫会做皇帝?”
石坚说道:“皇帝第一是以身作则,不要有不良的习惯,让下边人跟着学习。第二善于用人,象汉高祖就因为用了萧张韩陈四人,才典定了天下。陛下,还记得微臣第一次进宫时,陛下向微臣说过君子与小人的事?”
“朕永远都会记住。”赵祯想起以前对石坚刁难,和石坚相视一眼,两人都会意一笑。
“不错,也许一个好皇帝什么事都不会做,但他只要做好这两件事,就肯定是一个好皇帝。无论什么事,宋朝几千万上亿的子民,总有一个能把它做好,而不必要陛下亲自动手。比如杨坚,可以说是一个最勤快的皇帝,可他在历史上地位远不如汉文汉景。再比如诸葛亮。”
“哦,诸葛亮不是好丞相?朕可是记得你是最祟拜他的。”赵祯好奇地问。就连刘娥也来了兴趣。这少年在《三国》中为了将诸葛亮放在祟高的地位,都将他神话了。
“陛下,人无完人,物无尽善之物。微臣是祟拜他那么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精神。却不是说明他什么都做对了,臣写的那本《三国》也是为了宣扬这种精神,才将他完美化。他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事必恭亲,结果自己活活累死,而蜀国的其他大臣因为诸葛武候一人就将事情做光了,得不到煅练机会,在诸葛亮死后,蜀缺少真正可用的大臣,才迅速灭亡。”
“石侍郎的意思是要朕什么事都要放手给大臣做?”
“也不是也是。陛下不是什么事都要放手,关健是识人,知道下边大臣的长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担任适当的地位。比如谏官就要象寇准这样的倔脾气担任。而宰相就要象王相这样肚量大,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