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警讯(3 / 4)
旱路,他嘱咐那些学生不要因为自己不在这里就放下功课,自己可是要考核的,而且活字印刷成功也会造福天下读书人。这才在一天早上天没亮的时候出发。这次他不打算在朝中任官,或者不打算任多长时间,没必要惊动千万和州人前来送行。可一路上他还是碰到了五批下圣旨的钦差。石坚想起历史在短时间接圣旨最多的岳飞,可是十二道圣旨硬件是把他从朱仙镇逼回临安,自己比岳飞还要多,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有绿萼说:“少爷,这次如果皇上不让你进书枢,最少也要担任一个参知政事你就拒旨。”
如果刘娥听到她这话一定说坏了,女生向外,自己对绿萼这么好,现在已经忘了哀家,完全心向着石坚了。
石坚笑笑没有回答,参知政事,仅次于枢密史、开府仪同三司,名副其实的二品大员,也就是副相,爵位是郡公,十五岁的参知政事,可能么?
这一天到了应天府(注意了,这里的应天府不是后来的南京,而是现在河南省许昌,当然也比现在许昌繁荣得多,据记载的崇宁间有户七万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万七千四百四,这里的人口是主户,不包括客户,按照古代不喜欢分家的习惯每户八口人计算就有五十万,还有驻扎守卫京城的军队,外地的客商和作坊的工人,足有百万往外,事实考证当时许昌的人口数就有一百多万,比现在许昌大多了),石坚正读完书上床休息没有多久,就听到小崔在外面喝了一声:“谁?”
石坚一骨碌爬起来,他看到屋顶上一个人影迅速一闪,消失在夜色里。小崔本来想追,可怕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紧紧握住长剑守在石坚身边没有动。不过那个夜行人在临走时丢下一团东西。石坚打开一看,上面写道:余是一粗人,受人挟持,不得不前来行刺学士,可余看到学士行李简陋,却抱卷长叹空有学问,不能为国为民解忧,心中惭愧,特地警告学士,京城风波险恶,务要小心。
原来石坚这天晚上在修改自己写的《资治》中唐纪时,修改到郭子仪篇时,想到他初进京时在心中发下的誓言叹道:“郭子仪身处重位,立下极功,却怕功高震主,一味隐忍,才导致中唐崩坏,而我身有学问,不惧荣辱,想要为国为民解忧,却是如此的艰难。”
红鸢和绿萼看了替石坚担忧,特别是绿萼还在宫里呆过一段时间,知道朝政险恶。
石坚也想到,虽然这时古人没有武侠小说中那种高来高去的武功,可身手好的武术家还是有的,象这种人丁谓很容易搜集到他身边。他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