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16 / 22)
洲基督教社会视为异教徒和杀基督者而遭到歧视、隔离,一波又一波的反犹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当时的犹太人等同贱民,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区“隔都”(ghetto)实行圈禁,有的国家甚至规定犹太人外出必须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加以羞辱和隔离。
犹太人第一次解放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法国犹太人首次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然后拿破仑大军打破了西欧各国的犹太隔都,解放了犹太人。但法国革命后,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又卷土重来,德国各邦、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取消了拿破仑时代给予犹太人的权利,一些国家的犹太人又被赶进隔都。当时德国一位反犹太主义者公开鼓吹说,犹太人应该被彻底灭绝,将他们的女人送进妓院,把他们的孩子卖给西印度的英国人做奴隶。而在东欧犹太人处境始终未获改善,在19世纪上半叶,俄国掀起一场德国纳粹之前最大规模的反犹太屠犹太狂潮,波及波兰、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犹太人血流成河。历史学家指出,这场“屠犹太运动”共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
正是这一场大屠杀促成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兴起。当时一批俄国犹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指出犹太人要获得彻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篱下等待寄居国的统治者施予解放,要实行自我拯救,必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但当时境况较好的西欧犹太人精英分子则主张融入欧洲主流社会,他们纷纷改信基督教,以获得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如德国著名犹太诗人海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皈依了基督教。不过后拿破仑时代残酷的现实很快使许多精英分子融入欧洲的希望破灭,犹太复国运动遂获得壮大,并产生了“犹太复国之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Herzl)。
赫茨尔是维也纳的名作家和记者,出生匈牙利犹大富商家庭,本来他已自视为已被欧洲同化的“半个犹太人”,但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犹太上尉军人德雷福斯被诬以叛国罪判终身监禁的大冤案改变了他。虽然有良心作家佐拉仗义执言,高呼“我抗议”,但审案期间全法弥漫一片“杀死犹太人”、“犹太人滚出去”的叫嚣。前往法国采访的赫茨尔亲眼目睹此一幕深受刺激,他痛心地感到这一切竟发生在“现代的文明的法国——在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年后的法国。”他认为既然当时欧洲最倡言博爱的法国都如此,则欧洲已非犹太人的长居之地,犹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在赫茨尔的努